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科教文卫

党旗在钻井一线高高飘扬

  “今年上半年,我们在锡林郭勒草原的井场上,不仅实现经营收入同比增幅83.1%,更在工作量增长66.7%的前提下,总成本下降23.3%,成功从去年的亏损状态转为盈利……”近日,渤海钻探第二录井公司二连项目部负责人、党支部书记秦平振奋地说。

  辽阔的锡林郭勒草原,是牧民心中的“天边草原”,也是二连项目部石油勘探人的“战场”。从去年的经营困境到如今的逆势突围,这支队伍闯出了一条提质增效的新路子。

  “在草原上干活,靠的就是一股‘啃硬骨头’的劲儿,党员更要冲在最前面。”这是秦平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二连项目部的仪器动用率较去年提升15个百分点。

  为了拿下开发井项目,党员先锋队的队员们顶着风沙,一次次往返于项目部与建设方之间。他们带着在草原井场积累的原始数据,先后沟通37次,组织15场技术研讨会,用实实在在的优势最终拿下18口开发井的100%综合仪录井合同。

  在开拓外部市场时,党员干部更是主动扛起责任。针对蒙古国智慧石油、恒源石油等社会项目,他们克服跨境沟通的不便,带着适配草原气候的作业方案多次对接,最终实现创收185.4万元。

  今年上半年,一组反差鲜明的数据在项目部传开:工作量多了近七成,成本反而降了200多万元。这背后,是项目部全员参与的“精益管理”。项目部将办公室整合为5间集中办公区,每月节省水电能耗费用2600余元,沟通效率却提升了50%;对井场上的物资推行“二次使用”,能复用的绝不浪费,累计减少物资采购成本近40万元;针对草原上分散的作业点,合并用车、减少出车频次,让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双双下降……

  技术提升和人才培养始终是项目部的“底气”。在二连项目部的井场上,“老带新、熟带生”的师徒结对场景随处可见。“师傅们不仅教技术,还教我怎么安全作业、怎么跟牧民打交道。”新员工罗江说,这种“传帮带”,不仅是技术的传承,更是石油人“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精神的接力。如今,依托这支“技术尖兵”队伍,项目部的新技术在井场遍地开花。这些技术突破,不仅为项目部省下了成本,更让勘探效率大幅提升。

  从亏损到盈利,从分散到集中,从技术依赖到自主创新,渤海钻探第二录井公司二连项目部在锡林郭勒草原上书写了一曲“扭亏翻身”的奋斗之歌。如今,这支队伍正以更昂扬的姿态服务勘探,让鲜红党旗在锡林郭勒的井场上迎风飘扬。(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巴依斯古楞  通讯员  陈京原)

  ​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