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与者亲手制作布艺挂件 刘诏烨 摄
10月29日,“指尖织暖 布艺传情”布艺小马挂件制作活动在察哈尔民俗博物馆热闹举行。布贴画传承人岳佩英亲临现场授课,在穿针引线间感受非遗魅力,用手作温情定格重阳美好时光。
活动中,岳佩英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非遗文化的传承意义与手工艺品的时代价值。“老手艺不是过时的东西,它既是咱们民族文化的根,现在也能变成‘致富宝’。”岳佩英手持布艺样品说:“很多手工艺品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国,不仅让更多人了解非遗,还带动了不少乡亲增收,这就是老手艺的生命力。”
随后,岳佩英详细讲授布艺小马的制作技巧:“用毛线簇做尾巴和头顶到马背的‘火龙’,毛须要疏密均匀才显灵动;吊环得用粗绳缝制,结实又美观。”她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先把小马模型纸片按在布上裁剪出两片布片,用倒针法把尾巴和马鬃缝牢,翻面后填充蓬松棉,缝合收口再缝上马鞍,一只可爱的小马挂件就成型了。”
岳佩英表示:“让大家亲手制作布艺小马,既符合‘马到成功’的美好寓意,也能让老手艺在互动中传承下去。希望更多人爱上非遗、传承非遗,让老手艺活在当下、火在未来。”
随着老师的指导,市民纷纷拿起布料、针线忙活起来。穿针引线间,原本普通的布料渐渐有了小马的雏形。遇到缝合不平整、填充蓬松棉不均等问题,岳佩英耐心解答每一个疑问。
制作间隙,市民齐声合唱起红歌《映山红》,悠扬的歌声回荡在博物馆内。伴着欢快的节奏,内蒙古特色歌曲《大摇大摆大路上来》唱响,不少人一边哼唱一边手上不停,现场氛围和谐欢快。
刚完成作品的参与者黄翠萍举着自己的布艺小马说:“今天太开心了!我平时就喜欢做手工,今天不仅学会了做小马挂件,还认识了好多新朋友,合唱歌曲的时候特别热闹。能参加这样的活动,特别有意义。”
察哈尔民俗博物馆馆长龚炜表示:“举办此次活动,就是想以非遗体验为纽带,让市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博物馆今后将持续推出更多接地气的非遗体验活动,让非遗走出展柜,走进日常生活,让更多人成为传统文化的学习者、传承者和受益者。”(刘诏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