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来啦!我的niania恩啵(姥姥)~”近日,呼伦贝尔姑娘雅茹(抖音账号:“雅典”)和她的姥姥共跳蒙古舞的视频走红网络,视频里,祖孙二人身着宝蓝色传统蒙古袍与卡其色新式蒙古袍,伴随蒙古族说唱歌曲,踩着“咚—嗒—咚”的明快节奏,完成连贯的横摆舞步与转身动作。这段时长58秒的视频瞬间在社交平台走红,让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民族舞蹈文化再次走进大众视野。
镜头特写中,76岁的姥姥手背虽有皱纹,抬臂时却依旧舒展有力,标志性的跺踏步时裙摆随动作扬起细碎的弧度,尽显草原儿女的豪迈。身为巴尔虎蒙古族姑娘的雅茹身姿灵动,耳间的银饰头饰随舞步轻响,祖孙俩一前一后的舞姿互动间,伸展的手臂似雄鹰盘旋,屈膝踏步如骏马慢走,每一个姿态都透着蒙古族对自然的敬畏,也藏着游牧生活的印记。
作为从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走出的蒙古族姑娘,雅茹对民族文化的眷恋早已融入生活。陈巴尔虎旗至今保留着完整的游牧习俗与传统技艺。在她的童年记忆里,草原上的那达慕大会、节日里的集体舞蹈、母亲手中的刺绣针线,都是她文化认知的启蒙。这份记忆,也成了她后来在呼和浩特开设民族服饰店的初心。如今在呼和浩特,雅茹经营的两家民族服饰店,成为了连接草原文化与城市生活的桥梁。“我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蒙古袍不只是节日盛装,也能融入日常。”雅茹说,视频里她穿的蒙古袍,正是出自自家店铺。
视频发布后迅速引发热议,评论区里满是网友的真实反馈:“姥姥太标准了!完全符合全国人民对蒙古族奶奶的想象!”“看着像课本里走出来的蒙古族奶奶~”“这才是文化传承的正确打开方式!姥姥的蒙古舞跳得太有感觉了,祖孙同框太治愈~”“姥姥好可爱,像漫画中的可爱奶奶!”······
呼伦贝尔作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史的摇篮”,其民族舞蹈早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当地通过高校必修课、社区活动中心等多种形式传承舞蹈文化,而翻开雅茹的社交平台账号会发现,她以“生活化镜头”开辟了更鲜活的传播路径——没有专业舞台的灯光,只有草原的自然光;没有刻意编排的台词,只有祖孙间的日常对话。正如一位高校教师在评论中所言:“视频里蒙古袍裙角的褶皱、姥姥眼角的笑意,这些真实细节比任何理论都更能展现民族文化的生命力。”
从陈巴尔虎旗的草原到呼和浩特的店铺,从镜头前的共舞到线下的文化体验,雅茹用自己的方式,让民族文化在代际传递中焕发新生。如今,祖孙共舞的视频已被新华社等各大社交账号转发,作为民间文化传承的典型案例,在草原文化与互联网的碰撞中,这场跨越代际的舞蹈接力,正让呼伦贝尔这朵文化之花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彩。(徐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