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0日,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张陆(中)、武飞(右)、张洪章与媒体记者集体见面。 新华社发

神舟二十一号乘组航天员在出征仪式上。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王智华 摄

观礼区群众欢送航天员。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王智华 摄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现场。 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王智华 摄
从达茂草原的成群牛羊到太空舱内的精密仪器,从乌拉特前旗的田埂到中国空间站的舷窗,两条始于北疆的轨迹在距地400公里的轨道交汇。11月1日凌晨,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武飞、神舟二十号航天员王杰两位内蒙古籍航天员在太空历史性会师,这也是中国空间站天宫迎来的第7次太空会师。
10月31日23时44分,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的东风航天城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伴随着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巨响,搭载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拔地而起,尾焰在夜色中格外夺目。火箭一路向上攀升,渐渐与星辰融为一体,带着全国人民的期望和祝福,“神二十一”奔向苍穹。
观礼区的人们纷纷举起手机、相机,定格下这团“冲向太空的火焰”,欢呼声与轰鸣声交织在一起。“从黄海之滨到戈壁滩,我们跨越了大半个中国来到这里。火箭升空那一刻,感觉所有的奔波都值了,站在额济纳这片戈壁,我们感受到的是中国式的热血!”来自山东的观众孙春生动情地说。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37次飞行任务。
“神二十一”飞行乘组由指令长航天驾驶员张陆、航天飞行工程师武飞、载荷专家张洪章组成,这是继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之后,再次由3种类型航天员构成的乘组,涵盖了“70后”“80后”“90后”3个年龄段。
航天员武飞来自包头市达茂旗,年仅32岁,是目前执行飞行任务时年龄最小的中国航天员,也是继来自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的神舟二十号航天员王杰之后,第二位“太空出差”的内蒙古籍航天员。
武飞10月30日在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时激情澎湃地说:“作为航天员队伍中最年轻的一员,迎来自己的飞天任务,我深感无比幸运。这份幸运,源于我们正处于一个航天事业跨越式发展的伟大时代——我们的空间站已经成为璀璨星河中最闪耀的‘太空之家’;源于常态化的天地往返让年轻一代有了更多、更早为国出征的机会;更源于成千上万名科研工作者用智慧和汗水为我们搭建起这座通往星辰大海的‘天梯’。”
从达茂草原的成群牛羊到太空舱内的精密仪器,从乌拉特前旗的田埂到中国空间站的舷窗,两条始于北疆的轨迹在距地400公里的轨道交汇。11月1日凌晨,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武飞、神舟二十号航天员王杰两位内蒙古籍航天员在太空历史性会师,让内蒙古这片航天热土的荣光在星辰间闪耀。
夜空下,火箭尾焰的光点慢慢褪去踪迹,来自包头市东河区站北路第二小学的五年级学生陈明远站在原地,看着尾焰消失了还不曾放弃目光在天际中追随。
“现场见证神舟二十一号发射,我真的太激动、太开心了!以前在课堂里学过不少航天知识,如今在额济纳看着火箭和飞船带着家乡的航天员奔赴太空,我特别骄傲自豪!来自包头的武飞叔叔用拼搏书写了精彩人生,他就是我们的榜样。我会努力学好科学知识,争取将来也能够来到额济纳,成为东风航天城中的一员。”陈明远说。
位于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的东风航天城,见证了我国航天史上太多的荣耀时刻: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此升空;1999年,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从这里起飞;2001年,神舟二号无人飞船从这里奔向太空;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踏上中国人首次出征太空之路,这里开始成为“航天员出征地”……如今,这里已经见证了28名航天员、44人次飞向太空,见证了无数我国载人航天史上的新突破。一代代额济纳人在这片土地上仰望星空,目送国之重器飞赴苍穹。
额济纳旗地势开阔,气候干燥,是建设大型航天发射基地的理想之地。1958年,党中央批准在额济纳旗建设导弹试验靶场。为保证周围牧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发射场规划范围内的牧民住户都进行了搬迁。这些牧民在额济纳旗的戈壁、草原上辗转迁徙,留下了“最好牧场为航天”的动人佳话,书写了我国国防建设史上一次伟大的搬迁壮举。
“在我们东风镇,很多人的名字都和航天有关,这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航天情结。”额济纳旗东风镇居民玲娜说。玲娜的姥姥就是曾经从宝日乌拉嘎查,也就是今天的东风航天城搬走的牧民,从小她便听姥姥讲述搬迁的故事。“草场对于牧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姥姥总说,能给国家的航天事业出一份力,是一生的光荣。”玲娜回忆道。
得知此次“神二十一”乘组中又有一位来自内蒙古的航天员,玲娜带着儿子来到观礼现场。玲娜说:“乘组里有内蒙古老乡,我立马就带着儿子赶来了。从我们额济纳牧民‘三易旗府’支持航天,到现在咱们内蒙古走出两名航天员武飞和王杰,这是咱内蒙古的骄傲啊!让孩子亲眼看看这震撼的场面,就是想告诉他,只要有梦想、肯拼搏,就可能有机会到太空闯一闯!”
当“神二十一”的尾迹在额济纳的夜空消散,这片土地的故事仍在继续——胡杨会记得,60多年前牧民迁徙时留下的足印;发射塔会记得,每一次火箭升空时震颤的大地;星辰会记得,两位内蒙古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天宫会师的身影……额济纳不仅是神舟的起飞之地与归途港湾,更是中华民族叩问苍穹的精神原乡。这里将继续托举着中国人的航天梦,在更辽阔的宇宙中书写更壮阔的太空史诗。(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柴思源 康丽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