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科教文卫

从“靠经验”到“靠科技” 呼伦贝尔短尾羊成牧业提质新抓手

  本网呼伦贝尔11月1日电(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李新军  通讯员  代牟  刘恒岐)近日,内蒙古大学曹贵方教授团队携DR影像、基因检测设备,赴鄂温克族自治旗国牧农牧业公司,为800只呼伦贝尔短尾羊做“体检”,聚焦“多脊椎羊”筛选,推动草原羊精细化养殖升级。

  检测现场科技感拉满:DR区几秒内呈现羊只脊椎影像,采样区团队同步抽血做基因分析。曹贵方教授介绍,传统短尾羊多为13枚胸椎、6枚腰椎,而多1-2枚脊椎的羊产肉量更高,但过去靠经验判断准确率低,如今“DR+基因检测”实现100%精准筛选,还能锁定遗传基因,攻克行业技术难题。

  团队不仅“挑羊”,更帮企业完成关键“分群”:将多脊椎种公羊、基础母羊单独归群,建成500只核心群体。据悉,成年多脊椎羊比普通羊脊椎长2.8-5.5厘米,产肉量多1.2-3.5公斤,且性状可遗传,用T14L7(多2枚脊椎)公羊配种,后代多脊椎比例达99%,为新品系培育打基础。

  此次合作还提供“种源+技术”双支撑:后续将供应基因验证种公羊、冷冻精液,配套DR报告指导杂交,并向养殖户推广筛选技术。按规划,3年内羊场多脊椎羊比例将超60%,助力增收。

  “过去养羊靠‘天’,现在靠‘科技’!”鄂温克族自治旗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布日古德表示,呼伦贝尔短尾羊“短尾少脂”叠加“多脊椎高产”优势,再借科技赋能,成了畜牧业提质新抓手。专家团队扎根一线,既破解科研难题,又打通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让牧民切实享红利,为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