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本网原创

“北疆文化神州行——乌兰牧骑全国巡演60周年纪念演出”(南昌站)赴一场红色之约:“红色文艺轻骑兵” 走进英雄城

  10月29~30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和旅游厅主办,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和锡林郭勒盟委宣传部承办的“北疆文化神州行”——乌兰牧骑全国巡演60周年纪念演出走进南昌。

  60年后,“红色文艺轻骑兵”再次走进英雄城,延续从辽阔草原到赣鄱大地的红色之约。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这一场跨越一甲子的文化之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红色精神的血脉延续。

IMG_20251029_104610_edit_480885831721190.jpg

    绳金塔下乌兰牧骑激情演出

  红色轻骑  文艺为民

  10月29日,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的老戏台上,锡林郭勒盟乌兰牧骑的演员们,为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奉上了带有浓郁北疆特色的文艺演出。

IMG_20251029_095231_edit_480785457494666.jpg

    古戏台上翩然起舞

  伴着《红红的萨日朗》的歌声,观众们也跟着翩然起舞。舞台不远处,矗立着始建于唐天佑年间的绳金塔。千年的钟声与群众的欢笑在此刻交融。

  穿着汉服打卡的游客、领着孩子的居民,围着乌兰牧骑的演员们欢乐互动,一南一北的文化交流,在一曲曲歌舞中变得具象化。

IMG_20251029_095254_edit_480729870434010.jpg

    在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观众观看演出。

  南昌市西湖区历史文化街区事务中心文旅拓展股负责人涂紫瑶告诉记者:“历史悠久的绳金塔,是南昌的文化地标之一。乌兰牧骑的演出走进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体现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间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彰显独特艺术魅力。”

  当日下午,乌兰牧骑路演又走进八一公园。曾是南昌起义战场之一的八一公园,已成为记录城市红色历史的精神符号,在岁月风烟中释放着时代光彩。

  歌舞《赞歌》、独唱《那草原》、呼麦《四岁的海溜马》、乐队组合《骏马归来》……传统与现代元素结合的精彩节目,让秋日的八一公园成为欢乐的海洋。

  南昌,是一座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文化名城。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拉开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

  30年后,1957年6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支乌兰牧骑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成立,乌兰牧骑逐渐成为传递党的关怀和声音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锋锷历史,苍茫春秋。

  走进英雄城,乌兰牧骑用文化串联起历史与未来,让每一位观众在古今交融的烟火气里,找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mmexport1761822060528.jpg

    乌兰牧骑走进豫章师范学院

  扎根基层  初心永驻

  10月30日下午,豫章师范学院的剧场里,自由悠长的旋律伴随着颤音和装饰音的蒙古族长调悠扬唱响。由内蒙古长调艺术交流会副会长、国家一级演员孟克深情演绎的《和煦的风》,把师生们带入天高地阔的遥远北疆,将北疆艺术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孟克是蒙古族长调民歌大师、“歌王”哈扎布的弟子。从1991年成为乌兰牧骑队员至今,孟克已经演唱了30多年长调。2002年11月至2003年3月,孟克参加了内蒙古第二次乌兰牧骑全国巡回演出,走了全国17个省市,演出60多场。

IMG_20251029_155450.jpg

    孟克献上长调表演

  如今,参加乌兰牧骑全国巡演60周年纪念演出,做为一名老队员再次献唱,是对内蒙古一代代文艺工作者的致敬,也是对全国观众的又一次献礼。

  台下,数百名师生沉浸在这场艺术盛宴中,跟随着演出节奏沸腾。学生马岑琪说:“今天的演出我看哭了,全程都是怀着澎湃的心情看完,我是学习艺术教育的,每天接触的也是音乐。今天的演出让我感受到,学会的东西仅是皮毛,我们民族文化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该校老师万柏楷告诉记者:“这场文化盛宴,带给我们学生很多感触,现场气氛热烈,让学生们在演出现场接受了一次特殊的教育。”

  当日演出现场,还有一群特殊的观众。江西省内蒙古商会会长许永亮告诉记者,听说乌兰牧骑要来南昌演出,商会组织在赣内蒙古企业、内蒙古籍同乡、在内蒙古投资的江西企业代表及各界人士35人来到现场观演,让草原儿女的思乡之情与赣企同仁的合作热忱在艺术熏陶中深度交融。

  依托巡演的文化凝聚力,商会还举办了“在赣内蒙古籍人士助力家乡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招商引资推介会”等系列活动,搭建起政企对接、乡贤联谊的高效平台,推动两地合作迈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

IMG_20251029_153301_edit_480577342678183.jpg

    八一公园内主持人与南昌市民互动

  血脉延续 爝火传薪

  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八一公园、豫章师范学院,“北疆文化神州行”——乌兰牧骑全国巡演60周年纪念演出南昌站两天的演出,是一场行走在历史与现今间的文化溯源之旅。

IMG_20251029_161244_edit_480203349471971.jpg

    观众鼓掌致意

  “60年后,乌兰牧骑巡演再次走进英雄城南昌,对乌兰牧骑队员而言,既是一次北疆文化传播之旅,也是精神洗礼之旅。”锡林郭勒盟乌兰牧骑党支部书记、队长杨晓峰对记者说。

  据内蒙古自治区原文化局秘书、自治区乌兰牧骑协会原副主席朱嘉庚回忆,1965年乌兰牧骑全国巡演南下江西省,来到井冈山、瑞金等革命老区慰问演出。

IMG_20251029_160344_edit_480175313831149.jpg

    舞蹈演员与当地群众欢乐互动

  在井冈山大井村,双鬓染霜的原苏维埃少先队长邹少恒老人从山上砍下两根翠竹送给队员们做旗杆。井岗的翠竹,做过赤卫队的梭镖,做过红军宣传队的竹板,也曾是毛泽东委员、朱德军长挑粮用的竹扁担……

  血脉延续,爝火传薪。

  如今,井冈山红色旗杆上,红色文艺宣传队的旗帜依旧高高飘扬。

IMG_20251029_160126.jpg

    与当地群众同乐

  60多年来,一行行“为人民服务”的足迹,践行了一代代乌兰牧骑传承至今的初心。乌兰牧骑这面全国文艺战线上的旗帜,深情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次锡林郭勒盟乌兰牧骑纪念演出之行,不仅是一次艺术的交流,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对话,让北疆文化以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走进各地群众的生活。

    文·摄影/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首席记者 查娜

编辑:何娟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