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阿拉善

巴丹吉林魅力绽放欧盟核心区!阿拉善推介会亮相比利时

  当世界自然遗产邂逅欧盟核心区,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化对话”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温情启幕。

  10月31日,世界自然遗产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 欧洲宣推活动走进欧盟总部所在地——比利时布鲁塞尔,并在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专场文旅推介会暨世界自然遗产图片展。中国驻比利时使馆张庆华参赞、比中经贸委员会主席贝尔纳・德威特出席活动,比利时文旅业界代表、媒体人士齐聚一堂,共同见证阿拉善以世界自然遗产为纽带,在欧洲搭建起中欧文化交流的新桥梁。

  本次宣推活动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阿拉善盟行政公署、阿拉善右旗人民政府与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延续了此前法国巴黎宣介“自然+文旅”的核心脉络,以更贴近欧盟合作语境的叙事,讲述阿拉善的故事。

  “阿拉善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荒漠生态区之一,世界自然遗产‘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更是这里的生态瑰宝。” 阿拉善盟委委员、宣传部部长任丽华在致辞中,向现场嘉宾描绘了巴丹吉林沙漠的壮美画卷——巍峨沙山与澄澈湖泊交相辉映,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和谐共生。她介绍,阿拉善始终秉持“文旅融合、生态优先”理念,全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诚邀欧洲各界朋友走进阿拉善,亲身感受大漠的雄浑、湖泊的灵动,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共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

  比中经贸委员会主席贝尔纳・德威特的致辞充满对阿拉善的向往与赞叹。他将阿拉善地貌比作 “风、沙、水交织的交响诗”,认为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 这一世界自然遗产,是“人类串联过去与未来的重要纽带”,深刻印证着人类生活与自然生态的共生关系。“尽管中国与比利时、阿拉善与布鲁塞尔相隔万里,但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对自然万物的尊重,让我们紧密相连。” 贝尔纳・德威特表示,巴丹吉林沙漠入选世界自然遗产,正是人类共同价值的体现——保护自然不仅是守护生态之美,更是传承历史智慧。而此次宣推活动,再次凸显了文明对话的重要性,唯有深度沟通,才能增进彼此信任与理解。

  活动现场,阿拉善的文旅魅力被全方位展现。推介环节,聚焦精品旅游线路、非遗文化与特色产业,立体呈现了阿拉善“可体验、可感知、可参与”的文旅特色。同时,主办方分享了阿拉善对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经验,展现了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文艺展演环节,更是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原生态组合演唱的《敖包相会》悠扬婉转,唱出草原的浪漫与深情;群舞《海玲姑娘》舞步灵动,展现蒙古族姑娘的活泼与热情;马头琴名曲《万马奔腾》激昂澎湃,仿佛将草原上的骏马奔腾景象带到现场……每一段表演,都让现场嘉宾沉浸在阿拉善的文化魅力与活力中,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百余幅世界自然遗产主题摄影作品,成为传递阿拉善之美的直观载体。晨光中,必鲁图峰的身影倒映在苏敏吉林湖的碧波里;星空下,蒙古包透出的暖光与沙漠的静谧融为一体……一幅幅作品,定格了巴丹吉林沙漠的雄奇与温柔,吸引嘉宾们驻足观赏、拍照留念。

  “这次活动让我全面认识了阿拉善,太令人惊喜了!” 贝尔纳・德威特在参观后表示,阿拉善的宝贵之处不仅在于独特的自然环境——沙漠、山脉、湖泊构成的生态画卷,还在于其丰富的资源与特色产业,“尤其是骆驼资源催生的相关产业,充满发展潜力。” 他坚信,此次宣推活动将为阿拉善吸引更多欧洲游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也会让外资企业看到阿拉善的机遇,“我已经迫不及待想去阿拉善看看了,也许很快就能成行。”

  据悉,本次“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欧洲宣推活动在布鲁塞尔期间,还将走进欧盟区五十周年纪念公园、布鲁塞尔大广场、新路易街等城市地标、商业圈与社区,通过宣介宣讲、文艺演出、图片展览、座谈交流、快闪路演等多样化形式,持续传递阿拉善的生态之美、文化之韵。孙敏 王禹

编辑:张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