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内陆腹地,正凭借中欧班列的“钢铁驼队”,跃升为开放前沿。一个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服务更优的外贸营商环境,正在鄂尔多斯加速形成。
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以中欧班列为引擎,创新拓展“班列+”业态,将中欧班列的通道优势转化为本地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和外贸营商环境的制度优势,为企业“走出去”铺设了一条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通道,开启全市对外贸易发展新格局。
“班列+产业”,培育对外开放“新动能”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不断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班列+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培育外贸新增长点,优化区域外贸结构。
今年8月开行的首列“家电专列”,是这一模式的生动实践。依托综合保税区政策红利,推行“多源集结—综保区发运”创新模式,帮助企业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享受申报、查验、集拼一体化通关便利,运输时效较海运缩短一半以上,为中欧班列的常态化、多元化运营提供了新范本,吸引更多国内企业将鄂尔多斯作为“中国智造”产品出海的重要节点,推动区域外贸结构持续优化与升级。
“班列+园区”,打造降本增效“主引擎”
依托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的平台优势,“班列+园区”模式正成为集聚外贸新动能、优化服务体验的核心引擎。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凭借便捷的国际物流、高效的通关服务和完善的产业配套,吸引企业聚集,为中欧班列提供稳定、多元的货源支撑;创新推行“保税+集货”双重降本增效举措,将货运“出海口”延伸到企业“家门口”,进出口货物可提前仓储,根据班期集中短驳至发运站,实现“原料零库存、产品即发运”的高效供应链管理。
今年以来,园区及周边发运的日用品、机械设备等班列达10列,货值1.8283亿元,拉动对外贸易额增长8000万元,形成“通道”与“产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班列+企业”,激活企业出海“加速度”
鄂尔多斯将优化营商环境的着力点放在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上。针对本土汽车企业出海面临的物流时效长、资金回笼慢等问题,推动中欧班列与车企开展深度战略协同,推行“班列+企业”定制化服务模式。通过动态梳理全市乘用车发运需求,规模化货源组织与集约化装箱分配,积极协调班列发运计划,实现汽车班列“有需求即发运”,货物运输时长从以往的20至30天缩短至15天以内,有效保障新车交付效率,加速企业资金周转。
2025年1—10月,开行的3列“汽车专列”货值达4417万元,拉动汽车出口规模扩大至10亿元,显著提升了车企的出口积极性和国际竞争力。
未来,鄂尔多斯市将通过优化中欧班列线路网络,提升口岸效率,深化产业联动,精准优化外贸营商环境,持续增强“班列+”业态的核心竞争力,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强劲动能。(王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