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额济纳旗胡杨林生态水文内蒙古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正式揭牌。

据了解,该研究站于2024年获批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由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负责建站,依托内蒙古额济纳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展工作。其研究区域地处我国第二大胡杨林集中分布区,同时也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下游。目前,研究站已建成各类试验观测场10余处,设置固定调查点123个,有13位专家长期在此开展定位观测,研究胡杨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演变,累计培养研究生90余人。
该研究站将阿拉善作为重要科研基地,围绕额济纳绿洲生态系统保护、沙化土地综合治理等关键问题,建立额济纳绿洲生态水文监测网络,为黑河下游水资源调度与绿洲维系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构建内陆河下游荒漠绿洲过渡带“六带一体”风沙防护技术体系与荒漠植被生态恢复技术体系,在局部沙化区域实现“沙退绿进”。该研究站提出的“生态—生产—生活”协同发展模式,为阿拉善盟探索生态友好型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参考。
阿拉善盟科技局副局长王艳表示,将立足阿拉善实际,以获取长期野外定位观测数据、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工作和资源共享为目标,支持科研院所在阿拉善盟合作建设多领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推动更多“实验室里的技术”变成“沙地上的实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王萍 侍新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