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包头

全区首单草原碳汇交易落地达茂旗

  近日,达茂旗完成首笔10万吨荒漠草原碳汇交易,金额达70万元。这不仅标志着草原生态价值转化取得实质性突破,更是“草票”机制与推进“双碳”目标深度融合的实践体现,为荒漠草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径。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达茂旗肩负的重要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近年来,达茂旗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生态优势和光源禀赋,大力统筹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协调联动,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实现草原生态价值转化实践路径。2024年12月6日,达茂旗率先在全国发行首张“草票”,初步打通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壁垒。在此基础上,达茂旗提出“草票2.0”改革,出方案、定目标、建制度、抓落实,成功完成此笔草原碳汇交易。

  据了解,该草原碳汇开发项目严格遵循VCS VM0026方法学进行计量,对已实施生态修复的治理区域,依托草原植被高度、盖度、生物量、土壤碳库等关键生态指标,结合草原生态状况、草地放牧经营情况及气候条件等多重因素,精准计量草地的年固碳量,通过引入遥感技术与GIS系统,对草原地理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与动态分析,确保所有计量碳汇均来源于人工实施的退化草原生态修复项目所产生的实际碳汇,保障了数据来源的科学性与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在通过VCS体系下的减排数据独立审核后, 项目碳汇量的真实性与有效性获得参与项目的倡议者和审定/核查机构(VVB)权威认证。在此基础上,积极对接国际潜在碳信用需求方,并依托CCER交易平台,成功将内蒙古草原碳汇生态产品销往欧洲市场。该项目累计碳汇量约为12916.2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计入期为40年,年均碳汇量为32万吨,首期已签发40万吨,该项目已成功产生可交易的实体碳信用,并具备可持续的碳汇能力与长期价值实现潜力。

  从“草票”机制的设计运行到碳汇交易的市场落地,达茂旗完成了从“一片草”到“一张票”再到“一桶金”的生态价值三级跨越。此次碳汇交易的成功,不仅是“草票”制度试点的重要阶段性成果,也意味着草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为实现草原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迈出了关键一步。 (孟婧美)

编辑:韩玉峰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