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乌兰察布

化德县:以“供暖热度”呵护“民生温度”

  深秋的化德,寒意如约而至。在这个季节更迭的关键时刻,有一件事始终牵动着化德县百姓的心:暖气热不热?屋里暖不暖?这不是一句简单的问候,而是千家万户对生活的期待,是对县委、县政府责任的叩问,更是城市温度最真实的刻度。

  记者走进化德县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点——移民二期小区,探访居民李春莲的家。推开门的一瞬间,一股温润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春天提前降临。室内的恒温仪稳稳停在23℃,窗边绿植舒展枝叶,生机盎然,与楼道里的凉意,形成鲜明对比。

  “以前一到冬天,在家里得穿毛衣、盖厚被子。”李春莲笑着说,“今年不一样了!我每天早晚都要摸摸暖气片,现在只穿单衣都觉得有点热。”

  一句话,道尽了群众从“怕冷”到“安心”的转变,也映射出地方治理能力的跃升。这不仅是李春莲一家的变化,更是整个化德县的缩影。

  今年,为了让每家每户都能度过“有温度”的冬天,化德县委、县政府将供暖工程提升到政治高度、民生维度,科学统筹、系统部署,在前期多次对接沟通的基础上,热源价格协商、配套供热管网及升压站建设等兼顾温暖与责任的民生工程相继提上日程,并加速推动。

  早在夏秋交替之际,一场名为“冬病夏治”的专项行动就在全县铺开。化德县住建局积极主动对接4家供热企业,组织专业人员对上个采暖期运行中暴露出的设备老化、损坏及排查发现的其他问题,开展维修维护工作,对供热管网、锅炉、水泵、阀门等关键设备进行全面排查。截至10月底,已投资2000万元,完成了各供暖站锅炉本体、火检系统、给粉系统、除尘及环保设施、换热站辅助设备的维修改造,检查供暖管网21.4公里,新建换热站5座,检查井及阀门180个,已完成煤粉、煤炭合同订购2.3万吨,“热源+管网”同步推进,为优质、安全供暖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日夜奋战的身影,是无数技术人员的汗水与智慧,更是党和政府为民服务的决心与担当。

  不仅如此,为保障居民正常采暖,化德县城镇供热运行系统监管平台和各供热公司开设了24小时服务热线,及时接听用户的电话咨询,同时抢修人员和维修人员24小时待命,保证在供暖期内能够及时解决各类问题。

  “阿姨,您家里暖气有没有漏水?”“大爷,您有没有需要反映的问题?”在全县各小区院落,由化德县住建局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各社区、各供暖公司联合组成的供暖服务小队穿梭其中,对小区供暖进行全覆盖排查,详细记录并收集发现的问题和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向住建等部门反馈,督促迅速解决。同时,工作人员24小时受理供热问题,全面实行“接诉即办”。

  “冬季供热开始后,我们组建队伍处理各种供热管道及设备突发情况,定时对供热管道和升压站进行巡检,确保供热管道运行正常。”化德县住建局公用事业服务中心主任王继先表示,“特别是加强对易发生故障设施的隐患排查,认真开展‘访民问暖’工作,不仅做到让暖气‘通’起来,更要让它‘稳’下来、‘暖’起来。”

  如今,随着正式供暖季的到来,化德县的街头巷尾不再流传“冷得睡不着觉”的抱怨,取而代之的是朋友圈里的点赞:“再也不用裹着棉被睡觉啦!”“终于不用再靠电暖器撑过寒冬了!”……这一个个温暖的“小确幸”,汇聚成一座城市的温情底色。

  一点一滴的民生情怀,藏在每一次细致入微的服务里,融进每一个深夜灯火通明的维修现场,体现在每一位供热工作人员默默坚守的身影中。

  据化德县远通热力公司负责人李振林介绍,为确保全县供热正常运行,公司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自上个采暖期结束后开始对供热锅炉、管网等设施进行全面检修维护,多方筹措资金,已储煤近10000吨,并组建4个维修小组,及时处理突发应急事件,目前锅炉输热稳定,预计室内温度比去年同期提高2-3℃。

  集中供暖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百姓内心的冷暖感受。而今,化德县不仅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更朝着“好不好”的目标迈进。下一步,化德县将继续聚焦老旧管网改造、供热设施优化升级等方面,让寒冬的温热暖流更好地流入群众心田,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孙国俊  金鑫)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