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本网原创

呼和浩特一男子网络相亲被骗 损失近50万元

  本网讯(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刘 惠)  近日,呼和浩特市居民孙某在相亲时遭遇电信网络诈骗,被相亲对象“周某”诱投“高收益项目”,损失近50万元。11月4日,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发布这起诈骗案件,提醒广大市民注意防范。

  警方介绍,10月初,受害人孙某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则相亲广告,他点击广告链接填写个人信息后不久,相亲平台就发来相亲对象“周某”的基本资料和QQ号。因对“周某”印象良好,孙某便和她通过QQ频繁交流,并成为男女朋友。

  “周某”自称在北京的一家石油公司上班,即将借调到呼和浩特市的石油公司上班,可以和他见面。她还透露,自己通过一家“石油平台”投资赚了不少钱,因近期事务繁忙,她请孙某帮忙操作其账户。孙某按指引下载APP,登录对方账号买卖指定产品,见账户轻松盈利数万元后,孙某对平台的真实性深信不疑。

  随后,“周某”以感谢帮忙、共享内幕为由,引诱孙某一起投资。孙某试探性投入2万元,不久便赚取上千元收益并成功提现。几天后,“周某”声称平台有高收益项目需一次性投入50万元。孙某表示资金不足,“周某”主动为其“补足差额”。在稳赚不赔的诱惑下,孙某将全部存款投入平台。然而,数日后,孙某发现自己无法提现账户里的钱款,女友“周某”也就此失联,这才察觉自己被骗,并报警求助。

  警方提醒,此类诈骗中,骗子会在婚恋平台包装成 “高富帅”“白富美”,虚构职业、收入和生活背景,甚至盗用网络照片或伪造身份信息。他们通过温柔体贴的聊天,迅速与受害者建立情感联系,当信任建立后,会以 “内部渠道”“稳赚不赔”为诱饵,引导受害者参与虚假投资。他们可能先让受害者小额获利,营造 “真实可信” 的假象,诱使受害者投入更多资金。请大家提高警惕,切勿上当受骗。

编辑:李元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