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阿拉善

以“文”为媒 用“艺”搭桥!阿拉善风情绽放欧洲

  10月28日至11月2日,伴随“世界自然遗产‘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走进世界百所高校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系列活动在法国、比利时展开,阿拉善盟乌兰牧骑队员化身“文明交流使者”,在巴黎夏约宫广场、埃菲尔铁塔下、布鲁塞尔大广场、艺术山等地,以民族华服走秀、快闪歌舞等鲜活形式,将草原风情与阿拉善的动人故事带到欧洲,让中华文化在跨地域传播中绽放独特光彩。

 

  此次欧洲之行,宣介团不仅推广了“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的世界遗产价值,更全方位推介了阿拉善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与特色文旅资源等,乌兰牧骑的演出,无疑成为文化传播最生动的“载体”。

  从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到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从巴黎凯旋门到布鲁塞尔艺术山,马头琴声缓缓流淌,呼麦旋律雄浑有力,队员们身着色彩绚丽的蒙古族华服翩翩起舞,每一次快闪表演一开场,便能吸引各国游客驻足,大家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不少人还主动加入舞蹈队伍,用肢体表演打破语言隔阂,完成一场跨越国界的文化互动。现场欢声笑语,兴奋的声音填满了整个空气。阿拉善盟乌兰牧骑的演出,让“艺术无国界”成为现实。

  “这服装太酷了!”“太想到阿拉善去看一看!”现场的赞叹声此起彼伏。“演员非常美丽,演出特别震撼,充满力量与感染力,让人忍不住想加入!”一位比利时观众观看后十分兴奋,还用刚刚学会的中文表达“阿拉善欢迎你”。

  来自瑞士的游客也直言:“这场演出很美、很有创意,虽然我第一次听说阿拉善,但此刻我对这里充满了好奇。”法国观众则表示:“通过活动,感受到中华多元文明的魅力,希望有机会去内蒙古、去阿拉善,再看一次这样的表演。”

  “作为一名红色文艺轻骑兵,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通过文艺表演、民族服饰展示,很好地宣传了中国,宣传了内蒙古,更把阿拉善的故事讲给了世界听!队员王麒说。

  乌兰牧骑队员刘佩娟同样深有感触:“当我们奏响马头琴、唱起长调、跳起蒙古舞时,看到的不是好奇的打量,而是被纯粹之美打动的眼神。这让我们明白,带来的不仅是节目,更是来自东方的鲜活文化力量。”

  为了让每一场演出都呈现最佳效果,每场表演前,队员们都会反复打磨细节、调整编排,力求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本真的精髓。“外国朋友们惊叹‘中国太神奇了’,还说要亲身感受中国魅力,他们的掌声与热情,更坚定了我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乌兰牧骑队员杜兰说。

  大漠戈壁到欧洲舞台,从“红色文艺轻骑兵”到“文明交流使者”,此次欧洲之行,阿拉善盟乌兰牧骑队员累计参与文化展演、街头快闪、交流互动等十场宣介活动,以文艺为纽带,将阿拉善的自然之美与文化之韵深深印刻在欧洲大地更让蕴含在歌舞中的阿拉善热情,成为“向世界发出邀约”的靓丽名片,为深化中欧文明交流互鉴注入了鲜活的“阿拉善力量”。孙敏 王禹

编辑:张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