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鄂尔多斯

又见天鹅湖:生态向好引客来

  晨雾未散,杭锦旗天鹅湖的滩涂上,串串“小伞”般的脚印指向湖心。当一群黄嘴白天鹅从芦苇丛中钻出,这份“又见”的熟稔里,藏着比以往更鲜活的期待——这是生态向好的馈赠,更是黄河“几字弯”绿色奇迹的生动注脚。

  杭锦旗地处库布其沙漠与毛乌素沙地交汇处,黄河蜿蜒流经249公里,是全国黄河流经里程最长的旗县。曾几何时,杭锦旗境内52.2%的面积被库布其沙漠覆盖,“沙进人退”是当地挥之不去的困扰。2013年,黄河凌汛引水项目获国家批准后,当地开启了生态治理的关键一跃:在黄河主干道周边开挖河渠,将原本令人忧心的凌汛洪水引入沙漠腹地,沟壑化作大小“沙湖”,既成灌溉水源,又育湿地绿洲。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库布其沙漠累计引水约4.9亿立方米,形成100平方公里生态湿地,植被覆盖率从近乎为零跃升至53%,芦苇、红柳等20余种植物自然恢复,白天鹅、黑鹳、东方白鹳等20多种水鸟繁衍栖息。

  生态之变,候鸟为证。“今年天鹅来得晚,但数量比往年多,估计有几千只!”杭锦旗融媒体中心摄影记者肖鹏飞架起无人机,镜头里的天鹅群悠然游弋。他记得早年蹲在干裂湖床边,对着零星水鸟叹气的日子;如今芦苇丰茂、水面宽阔,百米长焦已经很难拍到湖心的天鹅了,所以现在他改用无人机拍。无人机的响声中,天鹅群依旧悠然自得地游湖觅食,仿佛对他这位老朋友没有戒备。

  候鸟,也恰如一面镜子,折射着地方发展理念和生态环境之变。近年来,杭锦旗境内的多处湿地保护区凭借广阔水域环境与充足食物,为候鸟营造安全栖息环境。在此基础上,杭锦旗林草局也积极行动,一方面加强候鸟迁徙路线监测,动态掌握迁徙情况以保障安全;另一方面全力救助鸟类,筑牢野生动物保护防线。

  见到杭锦旗林草局自然保护区与天然林保护工作站副站长李进时,他满裤脚的泥。“刚救起了一只落单不飞的白天鹅,这体型还不小。”李进一边跺着脚上的泥,一边打开了汽车的后备箱,让记者看这只天鹅。“这段时间随着气温逐渐降低,陆续将有数万只候鸟飞抵杭锦旗境内。”李进说,这一个多月,他和同事们每天早出晚归,开着车,拿上望远镜在湿地周围巡护。

  “10月9日,杭锦淖尔湿地,灰雁、白琵鹭、苍鹭、大白鹭约200只;10月10日,盐海子和桥头,监测到白骨顶、红头潜鸭、普通鸬鹚、大白鹭和苍鹭等鸟类100余只……”在李进的工作记事本上,一列列简洁的文字,记录着候鸟的信息。“以前我们是盼着天鹅来,现在是盼着天鹅愿意留下来。”说话间,李进抬头看向远方,风掠过芦苇荡,也拂过他满是泥土的裤脚。

  生态红利正转化为民生福祉。从天鹅湖往村里走,道图嘎查牧家乐的奶茶香扑面而来。德力格尔其其格大姐端着铜壶给客人倒茶,笑盈盈地算起账:“以前靠放牧生活,现在生态好了,吃上了旅游饭,春秋季游客都不少,旺季8间房住满,一天能挣1600元。”这份甜蜜并非个例,2024年,杭锦旗32个嘎查村直接参与生态建设,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达43万元,13个村年收入超50万元,实现了“生态治理+集体造血”双提升。

  夕阳西下,湖岸边齐腰的芦苇随风摇曳,清亮湖水中的天鹅群偶尔展翅,掠过橘红色晚霞。曾经的枯草干湖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森林覆盖率从7.23%增至18.08%、植被覆盖度从16.2%升至65%的生态答卷。

  这“又见”,不是简单的数据重复与更新,而是一次见证,是湖水变清、枯草变绿的蜕变,是牧民展眉、候鸟常驻的惊喜,更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鄂尔多斯用行动镌刻的绿色答卷。当天鹅的“偶遇”成了“常伴”,生态之暖与生活之甜,便成了给每个见证者最温暖的回应。(孙海滨 呼群 张美东 梁静宇)

编辑:韩玉峰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