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通辽

基础母牛扩群提质为乡村振兴添“牛”劲!

  深秋的通辽草原,牛舍里的基础母牛膘肥体壮,犊牛活泼健壮,账本上“每头1500元补贴”的记录格外醒目。这温暖的图景,正是通辽市基础母牛扩群提质项目落地生根的生动写照,也是政策红利化作养殖户“好日子”的真实注脚。

   养殖场内牛群有序进食。

  基础母牛扩群提质项目是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产业项目,核心目标是通过“先增后补,见犊补母”的补贴机制,推动母牛养殖扩群增量,为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按照政策规定,饲养基础母牛并使用良种冻精冷配扩大能繁母牛存栏的适度规模养殖场(户),每头可获得不超过1500元的补助,精准瞄准养殖户在扩群过程中的资金需求与良种繁育痛点。

  自2022年该项目启动以来,通辽市结合各旗县肉牛养殖基础与产业需求,科学规划项目覆盖范围,实现政策效益最大化。2022年,项目率先在库伦旗落地试点,为后续推广积累实践经验;2023年,项目范围扩展至库伦旗、奈曼旗、开鲁县三旗县,惠及群体进一步扩大;2024年,项目调整覆盖开鲁县、奈曼旗、科左后旗,重点支持养殖基础深厚区域;2025年,项目则聚焦奈曼旗、科左后旗、科左中旗,持续优化区域产业布局。

  截至目前,该项目已覆盖通辽市5个旗县,上级累计拨付项目资金达24991万元,直接惠及牛只33万头。真金白银的补贴不仅为养殖户缓解了资金压力,更带动了养殖标准化水平的提升。在政策引导下,各养殖场(户)逐步建立健全养殖档案,从母牛繁育到犊牛护理全程记录,既保障了牛只品质,也为产业监管提供了数据支撑。

  草原上牛群悠闲吃草。

   “以前养牛靠经验,现在有了补贴支持,我们不仅敢扩群,还主动学习良种繁育技术,饲养成本降低不少。”奈曼旗固日班花苏木胡拉斯台嘎查养殖大户阿力坦苏合介绍,自家2000多头基础母牛使用良种冻精冷配后,犊牛成活率提升至90%以上。

  随着项目的深入推进,通辽市能繁母牛存栏量实现稳中有增,长期存在的架子牛供给不足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养殖场(户)的养殖积极性显著提高。从“文件上的文字”到“账本上的增收、圈里的好牛、心里的踏实”,基础母牛扩群提质项目正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成为通辽市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让更多养殖户在产业发展中过上好日子。韩云玲

编辑:张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