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巴彦淖尔

乌拉特前旗:白彦花镇600亩丹参检测指标高于国家标准

  近日,乌拉特前旗白彦花镇查干哈达嘎查600亩丹参种植基地传来亮眼数据——丹参酮类总量、丹酚酸B含量均超出国家标准2到3倍。基地以科技力量为田间提供“硬支撑”,实实在在种出了达标又创优的好丹参。

  走进基地,大型收割机正在采收丹参。现场的中农控股丹参种植技术团队和旗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告诉笔者,一根好丹参必须具备根条均匀、颜色紫红或暗棕等特点,而基地的丹参色泽红亮,主根粗壮饱满,品相上乘。种植大户朝格图对自己的种植成果也充满了信心。

  “基地的丹参送检后,2项核心指标超国家标准2至3倍,药效足,收购商都愿意出优质价,一亩地比往年增收不少,这都是技术带来的实惠。”种植户朝格图说。

  笔者了解到,这片丹参能实现“品相、药效双优”,关键在于全周期科技“兜底”。从土壤改良到生长期管理,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业技术团队把控。“今年年初我们带着专业检测仪器走遍600亩地块,摸清土壤肥力短板与酸碱度偏差,按丹参生长需求调整土壤条件,从源头筑牢品质基础。生长期团队驻点基地,每天记录温度、湿度并动态优化灌溉量,以微生物靶向调控技术替代化学干预,实现农残‘零检出’。”中农控股技术负责人张广华说。

  这份“高品质答卷”更离不开乌拉特前旗农技服务护航。近年来,当地持续深化“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基地+农户”的模式,针对丹参种植的整地、播种、施肥、防控等关键环节,组织专业力量“一对一”跟踪指导,让更多农户亲眼看到“科技种田”的实效。

  如今,科技赋能的触角在乌拉特前旗的田野间不断延伸,600亩丹参品质创优,黄芪、甘草等道地药材也逐步纳入科学种植体系。这片土地以技术赋能生态种植,用“精技术”守护“好生态”,用“高品质”带动“高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助力旗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菅曼熙 王泽浩 贾雅文)

编辑:韩玉峰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