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阿拉善中学,教室窗明几净,书架上的书籍有序排列,透着浓浓的书香气。教室内,多名通过人才引进政策来到阿拉善的教师正在开展教学工作:有的在黑板前讲解知识点,有的俯身与学生交流答疑,有的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教学内容,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环节,为当地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在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阿拉善中学高一重点班的课堂上,崔刚老师正用生动例子解析化学难题。崔刚原是乌海市的一名优秀教师,2024年,他通过“绿色通道”引进到阿拉善,短短一年时间,已快速成长为自治区化学卓越教师、自治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阿拉善盟级中小学学科带头人。

“阿拉善盟对引进的人才关怀备至,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和后期持续赋能,不仅常派我们外出学习还邀请专家来校培训,生活上也给足保障,解决了我的住房问题,还提高了工资待遇,让我能心无旁骛扎根阿拉善教育事业。”崔刚说。
在教学楼另一端,语文学科组的王丽洁老师正专注地给年轻教师做备课指导,她的备课笔记里密密麻麻写满教学思路与细节。王丽洁通过“预约引才”加入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阿拉善中学,亲身见证了 “十四五”期间阿拉善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如今,她已从新手教师蜕变为教学骨干,不仅打造出多节优秀课例,更成为新教师的“引路人”。

“刚入职时,新校区还没建成,而现在我们搬进了设施一流的新校区,还配备了最先进的同屏互动教室。这五年,也是我职业成长最快的五年,从摸索教学的新手,到尖子班教师、备课组组长,今年还开始带徒弟。我会延续前辈的帮扶传统,把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青年教师。”王丽洁说。
两位教师的成长,正是阿拉善破解“引才难、留才更难”困境,将教育投入落到实处的生动缩影。“十四五”以来,阿拉善盟从投入、政策、待遇三方面持续发力,34.7亿元教育总投入让崭新教学楼拔地而起,办学条件显著提升;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等文件,为人才搭建清晰的成长框架;通过提高班主任津贴、上浮一线教师绩效工资,确保教师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让 “当老师有奔头” 成为共识。

“2021年以来,我校通过预约引才、绿色通道等特殊途径,引进高层次人才66人,这些人才的到来,为学校教育质量提升注入了源头活水。同时,我们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和引入双师课堂等方式,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如今,学校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攀升。”阿拉善盟教体局副局长、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阿拉善中学校长李君告诉记者。

多管齐下的举措,让阿拉善教育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21年至今,阿拉善盟通过“预约引才”“绿色通道”和事业单位招聘等方式,补充教师774人,既涌现出崔刚这样快速成长的“新锐力量”,也培育出王丽洁这样传递经验、带动团队的 “中坚骨干”,切实增强了教师职业吸引力与获得感,为全盟教育事业持续注入动力。
“我们将继续坚持‘引育并举’,不断优化人才政策、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师待遇,努力打造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阿拉善盟教体局副局长越蓉表示,将为全盟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人才基础,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徐爱翔 呼贝泰 娜美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