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乌兰察布

聚焦“保障安身、文化乐心、价值有为”三大维度:乌兰察布全面抓实“敬老月”暖心举措

  今年10月是第16个全国“敬老月”。其间,乌兰察布市老干部工作部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敬老爱老、赋能桑榆”工作主题,从“保障安身、文化乐心、价值有为”三大工作维度,统筹推进9项重点活动,以系统化部署、精准化落实、实效化推进,全方位提升老干部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彰显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专业效能与人文温度。

  聚焦“保障安身”维度,筑牢敬老服务“硬支撑”

  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立足老同志生活保障需求,通过走访慰问、健康义诊、防诈宣讲等多种方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保障体系,切实解决离退休干部急难愁盼问题,夯实敬老爱老工作基础。

  走访慰问全覆盖。市委老干部局组建3支工作小组,对市直55位在地和异地离休干部及21位厅级退休干部进行走访慰问;各旗县市区老干部工作部门在重阳节期间同步开展慰问活动,为老同志送上慰问品及节日祝福,并在现场协调解决生活照料、政策咨询等实际问题,营造了“慰问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的敬老、爱老、孝老的浓厚社会氛围。

  健康义诊零距离。市老年大学及丰镇市、察右后旗、卓资县、商都县等老干部工作部门联合各大医院和社区,开展健康义诊5场、养生讲座2场、急救培训1场,并组织内科、骨科、眼科等相关医护人员,为450余名老干部和社区居民提供血压血糖检测、慢性病诊治、用药指导等服务,共发放500余份健康养生手册。

  防诈普法护权益。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联合中国人民银行乌兰察布分行工作人员走进社区开展防诈普法宣讲,邀请法律顾问通过案例剖析、互动问答等形式,讲解养老诈骗防范技巧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发放防诈宣传资料140余份,帮助老同志和群众守住“钱袋子”。

  聚焦“文化乐心”维度,搭建乐老怡情“大舞台”

  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紧扣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需求,以强化引领、传承民俗、丰富生活为导向,构建多元文化活动体系,实现精神滋养与思想提升的双向赋能。

  新知汲取不掉队。市县两级老干部工作部门组织2300余名老干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观看以“人工智能和中医养生”为主题的全国离退休干部第29场网上专题报告会,为老干部提供高质量精神文化内容,满足其“老有所学、老有所悟”的需求,让“敬老月”既有关怀温度,又有思想深度。

  文艺活动添乐趣。市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和各旗县市区老干部部门举办“银龄展风采 同心贺重阳”“党恩润北疆 银龄唱芳华”等文艺汇演10余场,其中包括老干部自编自演的歌舞、戏曲等节目近100个,现场观众达500余人次;组织“银龄登高览秋色 乐享重阳聚晚晴”等金秋登高活动5场,让老同志在登高望远中感受时代发展新貌,在携手同行中凝聚桑榆情谊。

  光影定格映初心。市老年大学邀请摄影公司为老同志拍摄纪念照,既填补了日常拍摄的空白,也让老同志在化妆服务、场景选择中感受到被重视、被关怀的温暖。以影像为载体定格桑榆风采,让老同志在光影中感受幸福、铭记美好,切实增强其晚年生活的仪式感和幸福感。

  聚焦“价值有为”维度,拓宽为老赋能“新路径”

  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以激活老干部余热动能为核心,搭建思想交流与实践参与平台,引导老干部紧跟时代发展、感受区域变迁,在见证发展中凝聚共识,在互动交流中增进情谊,在服务社会中彰显价值。

  参观考察感变迁。商都县开展“重阳观发展 银发赞变迁”活动,组织老干部参观本地重点项目,直观感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凝聚支持发展的思想共识;察右后旗创新重阳节庆祝形式,组织老同志开展科学体验活动,使其沉浸式感受科技魅力,实现“老有所学”。

  暖心活动进社区。察右前旗组织银龄服务队走进社区开展“情暖金秋 爱在重阳”主题活动,通过趣味游戏与精彩演出,丰富社区老年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四子王旗组织银龄志愿者在社区开展义诊的同时,还让居民在诗词吟诵中涵养情操、在笔墨丹青中体悟雅致、在手工互动中增进邻里情谊。这些活动既打通了社区养老“最后一公里”,又搭建了文化共享、情感联结的平台,实现了敬老爱老与文化惠民的协同共进。

  文化展示显风采。市老年大学学员作品入选第五届“九九重阳·松鹤丹青”中国画作品展,既彰显了老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成”的昂扬风貌,又展现了乌兰察布市老年教育在文化赋能与素养提升方面的实效,更激发了广大离退休干部的艺术创作热情,带动更多老同志参与文化学习、投身艺术实践,推动老年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李星宇)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