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法人员检查商家电子计价秤 鲍娜 摄

执法人员检测羊肉摊电子计价秤 鲍娜 摄
“白菜20斤、土豆30斤、萝卜15斤……”11月4日,集宁区联营菜市场人头攒动,市民拖着购物车穿梭在各个摊位前,忙着囤积过冬蔬菜。在乌兰察布,冬储菜是刻在市民骨子里的生活习惯,而“秤准量足”则是这场“冬储大计”重要保障。为守护市民“菜篮子”里的公平,集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计量股启动冬季储菜季计量专项监管行动。
“老板,麻烦把电子秤归零,我们用标准砝码复称一下。”上午10时,在联营菜市场内,集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来到水果、蔬菜、肉类等各类摊位前,将2公斤标准砝码放在电子计价秤上。屏幕显示数字与砝码重量分毫不差,且秤体醒目位置粘贴着有效期内的检定合格证,铅封完好无损。
“冬季储菜季交易量是平时的3倍多,消费者单次采购量较大,一旦出现缺斤短两,损失比平时更明显。”集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桥东中队中队长尹宏一边记录检查结果,一边向记者介绍,此次专项行动聚焦农贸市场、早市流动摊贩等重点场所,针对电子计价秤这一民生计量“敏感点”开展拉网式检查。
此次专项检查采取“标准砝码核验+检定资质核查”双管齐下的检查方式,对肉类、蔬菜、海鲜等重点摊位,执法人员使用500克、1公斤、2公斤等不同规格的标准砝码现场复称,确保秤具显示重量与实际重量一致。同时执法人员还仔细核查秤具是否粘贴有效检定合格证,铅封是否完整,坚决杜绝未经检定、超期未检的计量器具流入市场。
集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桥东中队中队长尹宏说:“在检查中还重点排查了是否存在改装秤具、加装作弊装置等恶意违规行为,这类行为直接侵害消费者权益,必须从严查处。”记者在市场内看到,7处公平秤分别设置在入口处、猪肉区、羊肉区、鸡蛋区、蔬菜区、海鲜区、水果区,每台公平秤上方都悬挂着醒目的“公平秤”标识牌,秤体干净整洁,旁边还张贴着使用说明和维权提示。
正在羊肉区复称的市民张爱霞告诉记者,她每年入冬时节都会储备30斤羊肉和20斤牛肉,以前总担心商家的秤具不准,现在有了就近的公平秤,每次购买后都会复称。她说:“以前市场里只有一台公平秤放在管理处,复称要跑老远,现在每个区域都有了,购物后随手就能复称,太方便了。在菜市场买东西已经很多年了,我没有遇到过缺斤短两的情况,市场里的商户都特别规范。”
商户们对公平秤的设立也表示支持。“公平秤不仅是给消费者看的,也是对我们诚信经营的监督和认可。”经营蔬菜摊多年的刘喜娃说,自从市场实现公平秤全覆盖后,顾客的信任度明显提高,回头客也越来越多,“现在大家都知道,敢让顾客去公平秤复称的商户,分量肯定没问题,这反而帮我们吸引了更多生意。”
为保障冬季储菜季消费者权益,集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畅通“12315热线+现场投诉”双重维权渠道,在农贸市场显著位置张贴投诉举报电话和维权流程图,告知消费者购买商品时要注意保存购买记录、付款凭证、商户信息等证据,遇到缺斤短两等计量问题可及时投诉。除了畅通维权渠道,该局还注重计量知识普及,通过市场LED屏滚动播放计量法律法规、发放《计量维权手册》、现场演示“防作弊小技巧”等方式,提升市民的防范意识和维权能力。
“冬季储菜季是计量监管的关键期,也是培育市场诚信的重要窗口。一杆秤虽小,却关乎市场公平;一斤菜虽轻,却连着民生冷暖。”集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计量股负责人张玉军表示,集宁区市监局标准化计量股始终坚持“常态化监管+专项行动”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不仅在消费高峰期加大监管力度,更注重构建长效监管体系。目前,集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建立商户计量诚信档案,将检定合格情况、违规记录、消费者评价等信息纳入档案,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对诚信经营商户予以公示表彰,对违规商户重点监管。下一步,将持续深化计量监管,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守护好市民的“菜篮子”,让“秤准量足”成为市场常态,让“买得放心”成为市民共识,在寒冬中为群众送上实实在在的民生温暖,共同营造公平、诚信、有序的市场消费环境。(鲍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