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热点评说

莫让“征求意见”沦为纸面程序

  近日,广东省通报两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其中潮州市、湘桥区住建部门在文件制定中,出现“征求意见过频过急”现象,镇街面对仓促时间窗口,根本来不及深入调研梳理真实意见,最终只能以“无意见”应付,让征求意见沦为走过场的纸面程序。

  “征求意见”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等机构常用的一种征询意见的方式。为增强本行业本单位拟制政策性文件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完整性,完善或修正某些方面的不足,在正式下发执行之前,一般要在一定的范围,以书面形式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修改意见及建议。然而在现实操作中,“征求意见”往往无意见,或所提意见文不对题、答非所问,参考价值甚微。有媒体报道:有基层同志在上级组织的调查问卷中写道:“我们没有什么意见,唯一的建议就是以后别再问我们有什么意见。”

  果真是起草的办法草案、实施意见严谨细致、尽善尽美,让被征求对象提不出意见?实则不然。收不到意见建议回馈原因大致有三:一是明哲保身不愿提。“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在不涉及自己的时候,大多遵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少说为佳。二是心存顾虑不敢提。征求方在发出征求意见通知时,往往草率行事,简单地将征求意见设置为固定模式,引导被征求方被动回复“没有修改意见、没意见”之类,倘若直言不讳说实话,会遭到“穿小鞋”。三是假意互动不想提。征求方收到意见建议后,对尖锐意见过滤、美颜,提了也“白提”,久而久之被征求方也就失去了兴趣。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他们积累了许许多多的真知灼见,蕴藏着许许多多的潜能,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能收集到很多“金点子”“好声音”,让决策更加切合实际。让征求意见回归本真,要改善作风动真格。“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见建议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查找问题、改进工作的“法宝”,要放低姿态、放平心态,听得进意见、容得下牢骚,鼓励被征求意见者敢讲话、讲真话、讲实话。要改进方法使真劲。放下身段、走出办公室、到群众中去听取意见、到办事窗口去征求意见,到服务单位去了解建议,从呼声找寻“真实意愿”、听出“画外之音”、发现“诉求真意”。要解决问题出真招。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不能“左耳进、右耳出”,更不能“粉饰”“过滤”,而是遵循“问题没有处理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原则,将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和整改落实情况向群众公布,做到不打“白条”、不开“空头支票”,用实实在在的成效来回应每一条意见建议。如此方能充分激发社会各界建言献策的积极性,才能征集到“真意见”和“金点子”。(阳明)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