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热点评说

每一份银发智慧都应该得到尊重

  11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等5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银发医养行动的通知》,提出支持退休医务人员参与医养结合服务,壮大医养结合“银发力量”,促进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银发医养行动”的精妙之处在于,服务的供给方与接受方都是老年人,构建了一个“以老助老、老老相护”的良性循环。

  当“老有所医”遇上“老有所为”,这场“银发联姻”结下的是一段善缘。退休医务人员凭借自身专业所长,为需要照护的同龄群体提供贴心医疗服务,显著提升了“老有所医”的质量与专业性;与此同时,他们在服务他人中找回了自己的社会角色和个人价值,实现了内心深处对“老有所为”的精神追求。这种双向赋能,使得整项行动充满温情与力量。

  细读文件内容,不难发现一些精细考量——

  在实现“老有所为”方面,文件提供了多元路径:既可正式执业,也可开展志愿服务;既可发挥临床特长,也可从事管理教学。特别是“探索异地季节性支援”“鼓励举办医养结合机构”等举措,为退休人员提供了充分的灵活自由,真正让“为”的方式更贴合个人意愿。

  文件让人倍感温暖的部分,在于其对服务者权益的全面呵护。它并非单方面要求退休人员发挥余热,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公平、有保障的支持体系。无论是要求签订协议保障报酬休假,还是鼓励购买商业保险、提供健康体检,对其本人及亲属入住机构实行费用优惠……这些条款都体现了一个核心理念:不能让贡献者在服务他人的同时,自身却陷入权益保障真空。这确保了“老有所为”是一种可持续的、有尊严的选择,旨在让每一份银发智慧都受到尊重,让每一次“老有所为”都获得认可。

  “银发医养行动”的深远意义,在于它打破了以往将老龄化视作社会负担的惯性思维,积极寻找解决相关问题的钥匙。它告诉我们:理想的老龄社会,不应是一个所有人都等待照顾的社会,而应是一个长者们既能安享晚年,又能依据自身意愿与能力继续发光发热的社会。

  当“老有所为”滋养着“老有所医”,当服务的奉献者同时也是体系的受益者,我们正在构建的,不仅是一个更有效率的养老体系,还是一个更具智慧、更富温情的老年友好型社会。(周阳乐)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