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热点评说

补短板巩固垃圾分类成果

  近年来,我国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深入推进,住建部表示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将基本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然而,“广覆盖”与“深落地”的衔接仍有落差,部分地区仍存在生活垃圾乱投错放、清运车辆混装混运等问题,需加快补齐短板,推动垃圾分类高效落地。

  垃圾分类涵盖前端分类、中端运输、末端处理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短板,都会导致整体成效大打折扣。因此,推动垃圾分类高效落地,必须构建前中末端协同发力的全链条治理体系。

  源头分类是基础。需科学配置分类投放设备,优化点位布局;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探索接地气的宣传引导方式,广泛开展桶边督导、日常巡检等活动,充分激发居民分类投放的动力。同时,压实生活垃圾分类责任,既要避免基层代替居民进行二次分拣,也要杜绝过度依赖经济激励的短期行为。

  规范收运体系是关键。要科学配置、足额保障分类收运车辆,确保“专车专运”。构建全流程数字化监管体系,通过加装定位系统、搭建智能监管平台等方式进行实时追踪。强化综合监管,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做好定期动态巡查,杜绝“前端分类,后端混装”。

  综合利用是保障。末端处理是垃圾分类的“最后一公里”,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推动处置技术向高效化、低碳化、资源化方向迭代升级,因地制宜探索多种垃圾处理方式,最大化释放垃圾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

  垃圾分类既是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试金石,也是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行动。唯有加强全链条治理,构建科学长效机制,才能推动垃圾分类真正落地见效,让这一“关键小事”切实改善民生环境、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禹琳)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