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本网原创

“给别人一个重生的机会,是普通人最大的荣幸!”

  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陈老师

  本网讯(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王利军  通讯员  陈志华)  11月5日,在内蒙古一家定点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采集室,来自赤峰市的陈老师成功捐献26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一名血液病患者送去了“生命种子”,成为内蒙古第22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大爱与担当。

  2021年10月,陈老师在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相关知识,便主动留下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当时也没多想,就是觉得如果能有机会救人一命,那就太好了。”陈老师回忆道。

  今年9月,陈老师接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捐献:“当时特别激动,没想到真的有机会能救人。”

  陈老师不仅是体育教师,还担任班主任,平时教学任务繁重。得知捐献消息后,他第一时间与家人沟通,得到了妻子和父母的全力支持。“我妻子也是一名教师,她特别理解我,说‘这是救命的事,咱们必须全力支持’。”

  学生们得知老师的善举后,纷纷为他点赞。“陈老师平时就教我们‘体育精神’是坚持、拼搏、团结,现在他又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责任和爱心。”一位学生说道。

  “整个过程很顺利,就像献血一样,只是时间长一点。”捐献当天陈老师笑着说,“现在采集技术很成熟,通过外周血采集,不需要抽骨髓,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能用自己的一点力量,给别人一个重生的机会,这是我作为一名教师、一个普通人最大的荣幸。”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让更多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消除误解,积极加入中华骨髓库。

  “体育教会我们挑战极限、超越自我,而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一种生命的传递,是另一种形式的‘超越’。”陈老师说,他将继续关注并投身于公益事业,鼓励更多青年人加入志愿捐献队伍。

编辑:李元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