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通辽

企业电价直降27%!通辽的“绿电密码”藏不住了

“风”“光”起舞新赛道

一场绿色变革正加速铺展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在通辽市,一场以风、光为笔的绿色变革正加速铺展。”

  中广核新能源俊昌风电场 

  走进开鲁县建华镇俊昌村,一台台风机高耸伫立,一排排灰白色的储能电池舱整齐排列。这里是中广核新能源俊昌风电场——目前蒙东电网装机规模最大的风储联合系统,也是开鲁县新能源板块唯一投入运行的储能电站。

  “俊昌风电场是中国广核集团新能源内蒙古公司通辽市开鲁县现代能源‘火风光储制研一体化’60万千瓦风电项目,同时配套建设11.5万千瓦/3小时储能系统,总投资约43.4亿元,预计年均上网3300小时,年发电量约20亿千瓦时,可满足开鲁县全域80%的用电负荷,年纳税约3000万元。”中广核新能源俊昌风电场场长张博介绍道。

  与同容量燃煤发电机组相比,该项目每年可节约标煤63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6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6万吨。通过集控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实现“集中监控、区域检修、风储联动”一体化管理,大幅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和电网稳定性。“整个储能电站可以精确匹配区域电网负荷需要,把每一度绿电都‘喂进电网’,实现削峰填谷。”张博表示。

  在霍林郭勒市,“绿电铝之城”的蓝图正加速变为现实。在霍林郭勒市电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中心内,数据实时跳动,调度员精准下达指令,将清洁电力源源不断输送到园区52家企业,每小时保障12万度用电需求。

  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据霍林郭勒市电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政综合部部长董进迪介绍,今年以来,霍林郭勒市电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立足霍林郭勒市“中国绿电铝之城〞建设战略,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在绿色能源项目建设、电网安全保障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新进展。为破解新能源波动难题,该公司正加快建设高新区增量配电网260MWh多元储能示范项目,拟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力争年内完成主要设备安装。

  据了解,2025年霍林郭勒市增量配电网已累计接入新能源45万千瓦,包括15万千瓦光伏、30万千瓦风电。这一成果不仅践行了“双碳”目标,更让绿色电力成为企业发展的“硬支撑”。“下一步,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大力发展智能电网、储能设施,实现精准调度、削峰填谷,确保绿电发得出、电网接得住、企业用得好。”董进迪表示。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在奈曼旗,绿电红利正转化为企业实实在在的竞争力。奈曼旗广星配售电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国家第二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2024年供电量达1.69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占比超52%,全年为企业节省电费1064万元。“我们现在正在施工建设的是基于增量配电网的园区绿色供电项目,计划2026年1月建成投运10台风机。”奈曼旗广星配售电有限责任公司经理齐海余表示。

  星石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得益于低廉绿电,内蒙古星石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每月节省电费约10万元,全年超百万元。

  “我们年产值约1亿左右,从2023年开始我们和广星配售电合作。绿电的占比约35%。”该公司总经理周二民表示。

  企业的获得感,源于奈曼旗在能源领域的持续改革探索与前瞻布局。近年来,该旗不断加大新能源项目建设力度,电力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截至目前,奈曼旗新能源并网规模已达109万千瓦,对比‘十三五’期末增长121%。”奈曼旗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周萌表示,展望“十五五”,奈曼旗将继续谋划实施绿电直连、源网荷储一体化等重点项目,全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给保障体系。

  奈曼旗广星电网晨丰220kV变电站

  放眼全市,通辽正以系统思维推动能源结构深度重塑。2024年,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达141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比重60%;绿电消费占比超24%,新能源连续三年快速增长。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综合绿电综合占比达70%;在霍林郭勒、奈曼等园区推进增量配电改革,企业到户电价下降15%—27%。“绿电+”产业生态加速成型——270万吨电解铝产能、356万吨铝加工能力相继落地,带动千万千瓦级新能源装机,形成“绿电吸引项目—项目带动产业—产业促进绿电消纳”的良性循环。

  如今,通辽各地正积极行动,将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发展动能,让这片北疆热土“风”“光”起舞,绿电奔涌,让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通辽落地生根、见行见效。冯丽丽 秦英 刘源丰 杜旭洋 徐龙飞

编辑:张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