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乌海

家门口就能充电,已覆盖416个小区!

  “指尖一点,扫码、通电,几步就搞定,再也不用扛着沉甸甸的电瓶爬楼,车停这儿也省心了。” 在乌海恒大绿洲小区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棚里,居民李桂莲指尖轻点充电设备,笑着分享这份便捷。

  同样的舒心场景,也在金田第三城小区上演。居民刘波正给自家电动自行车 “补能”。“棚子就在小区门口,充一次电才几块钱,又安全又方便,心里踏实多了。”

  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坦言,规范充电端口落地后,变化肉眼可见:以前电动自行车乱停在楼道、绿化带,甚至占用消防通道,既影响环境又有安全风险。现在有了专门的充电棚,车辆停放整齐了,私拉电线充电的现象没了,居民的安全感明显提升。这两处小区的改变,正是乌海市扎实推进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安装的生动缩影。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市504个住宅小区中共有416个小区已完成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安装,共计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3.1万个,同比增长43.7%,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配建比达到2.39:1,达到自治区明确的3:1要求。其中,海勃湾区346个住宅小区已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2.3万个,同比增长42.3%;乌达区96个住宅小区已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5701个,同比增长62%;海南区62个住宅小区已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2509个,同比增长23.3%。各区域均稳步推进。

  小小的充电端口,不仅彻底破解了居民 “充电难、充电险” 的民生痛点,更让 “家门口充电” 的便捷成为老小区与新社区居民的共同体验,悄然织密了住宅小区的安全防线。

编辑:朱国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