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北疆观察

让奔波的身影融入治理脉络

  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的加速发展,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已成为城市运转和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每日顶风冒雨、披星戴月穿梭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奔波在送餐、送货、接送乘客的路上,用脚步和车轮维系着城市的高效运转。这份辛劳与坚守,不仅连接起现代城市便利生活的“最后一公里”,也悄然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脉络之中,成为新时代社会治理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当前,内蒙古有新就业群体53.2万人,他们用高效的服务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为城市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人们在享受这份便利的同时,也应看到许多新就业群体面临工作强度大、作息不规律、心理压力大等问题,需要社会各界以更加有力的行动予以回应。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织密保障与服务的暖心网,既是保障劳动者权益、彰显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也是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的重要抓手。

  新就业群体,需要用心呵护。呼和浩特市推出“青城新e站”小程序,建立24小时诉求闭环响应机制,及时解决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包头市实施新就业群体“暖途计划”,动态实现哪里有需要,关爱服务就到哪里;通辽市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设“奔跑者窗口”,解决“上班没时间办、下班没处办”的办事难题;赤峰市针对新就业群体吃饭难的问题,协调餐饮店推出“骑手专属套餐”;巴彦淖尔市为新就业群体划设600多个车辆临时停靠点,解决停车难问题……近年来,内蒙古各级各地以温情举措回应新就业群体的现实需求,用心用情推进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让常年奔波的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城市的温度与尊重。

  新就业群体,助力基层治理。新就业群体不仅是城市运转的重要支撑,更是基层治理的宝贵资源。他们每日穿梭于楼栋街巷、商圈园区,既能第一时间发现楼道堆物、消防通道堵塞等安全隐患,也能敏锐捕捉路面破损、井盖缺失等市政问题,还能及时感知独居老人无人照料、邻里纠纷等民生小事。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流动性强、接触面广、熟悉辖区情况的独特优势,使他们成为基层治理的“移动探头”“流动哨兵”和“编外网格员”,通过便捷的反馈机制,将他们发现的问题快速传递给相关部门,无疑会让基层治理响应更高效、处置更精准。

  激活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潜能,既需要以机制保障搭建参与桥梁,更需要以正向激励激发内生动力。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引导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加入社区“骑心协力”志愿服务队,对不文明现象随手拍照收集、反馈相关问题;乌海市海南区选聘骑手担任“食安监督员”,监督餐饮商户就餐环境、食材存储、后厨卫生等,让骑手们成为食品安全的监督力量;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建立多元化激励回馈机制,增强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获得感和成就感……这些精准服务与有效激励相结合的举措,正是内蒙古各级各地通过党建引领、机制创新,引导新就业群体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不仅实现了新就业群体从“被动服务”到“主动参与”的转变,更构建起“服务暖心、治理尽心”的良性循环,实现了新就业群体与基层治理的同频共振。

  新就业群体与基层治理的双向奔赴,本质上是城市与劳动者的共生共荣,是治理理念与民生温度的深度融合。当基层治理不再局限于行政力量的自上而下,而是敞开怀抱吸纳每一位劳动者的智慧与力量,治理的触角才能延伸到每个角落,治理的根基才能扎进群众之中。(袁宝年)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