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双11大促落下帷幕,不少网友吐槽“套路比优惠多”:有的支付定金后,尾款悄悄涨价;有的买完预售商品,发现还不如直接买现货便宜;有的被红包、消费券、店铺优惠等花式优惠机制绕晕,搞不清预售商品的真实价格。
——据《北京晚报》
锐评:不玩心眼才是真用心。营销设圈下套、宣传弄虚作假、玩法苦心算计,这些套路只会绊住双11的脚步;在诚信上稳扎稳打、在品质上实事求是、在服务上足够用心,双11才能行稳致远。
据媒体报道,如今不少地方都在关停低效冗余的政务应用。截至2025年9月,广东全省关停低效冗余政务应用52个、政务小程序32个;浙江湖州共关停低效应用135个,合并转移功能相近应用61个;江苏泰州也已关停或下架政务App14个、政务小程序30个。
——据澎湃新闻
锐评: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各地不妨好好理一理“家底”,看看究竟有多少政务应用应该关停、哪些可以合并。从App到小程序、政务微博、公众号等,莫不如此。
有细心网友发现,在铁路12306官方购票页面的部分车次信息旁,出现了带有“宠”字的绿色方框标识。12306客服人员称,“宠”字代表这列车可办理宠物托运服务,目前已有50趟列车标记了“宠”字。
——据《工人日报》
锐评:一个小小的“宠”字,丈量出的是公共服务的新温度。真正的现代化,不只是高铁速度更快、硬件设施更全,更在于服务理念的升级与人文关怀的渗透。把消费者的小麻烦当成大事情,这样“小而美”的服务创新多多益善。
近期,羽绒服迎来销售旺季。有消费者反映,市场上300元以下的价格很难购买真羽绒服,而一些高端品牌羽绒服售价高达三四千元。中国羽绒工业协会信息部主任祝炜估算,一件羽绒服,假设填充绒子含量90%的白鸭绒、填充量150克,羽绒原料成本约63元至83元,加上面辅材料和人工,核心成本在126元至248元之间,再算上其他成本,一件羽绒服的合理售价不太可能低于300元。如果充绒量更多,或者填充鹅绒,价格会更高。
——据《北京青年报》
锐评:羽绒服市场,不应是价格的角斗场,而应是品质的竞技场。多给羽绒服算算“成本账”,让成本透明成为常态、品质标准成为共识、监管护航成为保障,坚守品质、尊重消费者的品牌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真正站稳脚跟,每一位消费者才能既明白消费又放心消费。
“法官直播带货大闸蟹?”“看了几遍以为眼花了。”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吸引了众多网友目光。南京市高淳区人民法院三位法官“变身”主播,帮债务人卖螃蟹。短短2.5小时,他们便卖出100多单,基本把债务人家里的成蟹卖完了。
——据《法治日报》
锐评:法官“变身”主播,利用业余时间帮债务人带货偿还债务,同时还穿插法律知识普法。这样“跨界”,是司法为民最鲜活的体现。
一段时间以来,名为“体育外卖”的上门服务悄然兴起。体育教练带器材走进家庭或指定场所,为青少年等群体提供个性化体育训练。一家专做“体育外卖”的平台上线10个月以来,用户已突破30万,覆盖全国超百个城市,复购率约45%,可见“体育外卖”的市场热度。
——据《人民日报》
锐评:“体育外卖”的核心是让体育培训更便捷、安全、可靠,最终方向是让这份送上门的服务能够真正让人安心下单。唯有在规范中升级服务,“体育外卖”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