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点,71岁的张海马老人安坐家中,等候他的“老熟人”——家庭医生上门巡诊。家住东胜区富兴街道的张海马患有糖尿病、脑卒中等慢性病。“家庭医生经常询问我的健康状况,上门检查身体,看病就医很方便。”便捷服务的背后,是东胜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改革的持续体现。
推动多元协作,优质医疗资源直达基层
东胜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以市中心医院东胜部三甲综合医院技术为引领、以东胜区人民医院综合医疗为主体、以所辖属地二级以上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以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为救治网底组建起东胜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实行区域一体化运行。
“我们实施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持续深化健康东胜建设,统筹安排医疗资源,着力构建多元协作的医疗体系,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医疗服务的新格局。”东胜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东胜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任桂娥表示。
“做心电图检查不用排队,很快就能拿到诊断结果,后续买药也方便。”在鄂尔多斯华枫糖尿病医院,患者程振家感受到医疗协作带来的便利。今年春天,他因胸闷前来复查,在门诊做完心电图不到5分钟,就收到东胜区人民医院心电诊断中心传回的报告。结果显示轻微异常,医生当场调整用药方案并叮嘱注意事项。“以前做心电图要专门跑大医院排队,现在家门口就能检查,又快又准,心里踏实多了。”程振家感慨道。
2023年,鄂尔多斯华枫糖尿病医院与东胜区人民医院签订“心电一张网”协议,成为“公立+民营”协同发展的典型实践。目前,该项合作为4000多名患者提供诊断服务,实现“专科优势+优质资源”的深度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东胜区人民医院定期邀请北京安贞医院等国内知名专家来院坐诊手术。“现在太方便了,大专家直接到咱家门口的医院坐诊,真是既省心又省钱。”市民王红梅高兴地说
深化智慧应用,“互联网+医疗”提升服务效能
作为家庭医生签约试点,富兴街道富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由医共体医师和全科医师、妇保、儿保人员等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服务8个社区。
“我们为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签约服务,通过电话、微信预约体检,为行动不便的患者定期巡诊,做好居民健康‘守门人’。”富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静介绍,目前,富兴街道辖区签约普通居民2万余人、重点人群8000人。
东胜区人民医院建成互联网医院,全面推广在线问诊、电子处方、慢病管理等服务,患者通过手机就能完成预约挂号、在线咨询、药品配送等全流程服务。
罕台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团队服务3个社区、5个村,签约普通居民1.1万人,签约率60%,重点人群签约率达70%。
“现在看病太方便了,不用排队,药品直接送到家。”患有高血压的李贵祥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赞不绝口。
针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群体,东胜区加速智能AI医疗公卫数智建设,通过“互联网+智慧公卫服务管理+智慧医疗”平台,实现社区医生上门建档、家庭签约、慢病随访和失能老人健康体检的一站式服务。
资源共享效能显现,群众就医获得感持续提升
自医疗集团组建以来,东胜区人民医院派出全科、内科、妇科、中医科等50名医务人员下沉基层,累计诊治患者约2.68万人,实现医疗与预防有效衔接。
“专家来到社区坐诊,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诊疗服务,既方便又放心。”正在罕台中心卫生院做心电图检查的居民张文彪说。
依托“心电一张网”,东胜区实现基层检查、区级诊断、区域互认。目前,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共完成诊断9162份,其中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卫生院6180份、民营医院2982份。
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东胜区将继续深化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完善“公立+民营”“区内+区外”协同机制,加快“互联网+医疗”AI技术创新应用,围绕“强基础、补短板、稳创新、促发展”思路,不断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诊疗水平,让群众享受优质诊疗服务。(郝静 杨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