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呼伦贝尔

“极致草原·世界共享”呼伦贝尔草原旅游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举行

  11月11日,以“极致草原·世界共享”为主题的呼伦贝尔草原旅游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呼伦贝尔学院开幕。来自国内文旅领域专家学者、自治区及呼伦贝尔市相关部门领导、业界精英及媒体代表齐聚一堂,共商草原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为打造世界级草原旅游目的地凝聚智慧与力量。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凝聚着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旅游魅力。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全力推动草原旅游从“观光式”向“体验式”“融合式”发展,实现了“生态保护——文旅体验——价值转换”的良性互动。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博士MTA教育中心副主任孙佼佼说:“在我的心目中,呼伦贝尔是教科书级别的生态与文化高地。它不仅拥有壮丽的风景,更是一部活的史诗。草原上的歌舞、长调、驯鹿、美食和那达慕都是最生动最灵动的音符。在这里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自然的宏大,更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更能感受到最本真的自我,呼伦贝尔才是最美丽的诗与远方。在高质量的发展背景下,我们要用好新技术,用好新的传媒,真真正正的把呼伦贝尔最美丽的风景和最深刻的文化传播出去,更要大胆的创新,广泛的互动。让呼伦贝尔的草原之行,不仅是一场风景之旅,更是一场心灵之约,让呼伦贝尔的歌声响彻世界的天空。”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四位国内知名专家从不同维度解析草原旅游发展路径。海南大学教授以“‘空’性体验”为切入点,提出挖掘草原旅游独特性格与文化品格;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聚焦“十五五”文旅新形势,建议构建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体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则通过“草原风景道”案例,探讨游牧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

  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乌铁红表示:“谢彦君老师在主旨报告中提到过,春绿、夏花、秋黄、冬雪,不同的四季的颜色,实际上代表了呼伦贝尔四季发展的资源,冬天的时候呼伦贝尔大草原就变成了呼伦贝尔大雪原民族文化冰雪旅游,这是呼伦贝尔开辟旅游,延长旅游链条重要的手段。要想做大做强冰雪旅游产品,就要把‘冰雪+’作为我们一个重要的抓手,例如‘冰雪+体育’,把十四冬的场馆、各种体育设施更好的利用起来。另一方面,‘冰雪+文化’把呼伦贝尔深厚的文化底蕴、民族风情体验加入到旅游当中来,在淡季冬天室外活动的时间不能延长的情况下,把博物馆游等方面做强做优。”

  在浙江大学教授主持的互动环节中,与会专家围绕“草原旅游高质量发展痛点与解决思路”展开深度对话。针对基础设施短板、产品同质化、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等问题,提出“政校行企”联动、科技赋能、文旅深度融合等解决方案,形成多项共识。

  呼伦湖旅游景区总经理刘新华表示:“将启动呼伦湖生态价值转换5A级旅游景区创建项目,对核心景区及沿线景点进行基础设施提升、业态补充和一体化运营管理,这既是践行两山理论的必由之路,也是破解发展瓶颈,带动区域经济提质增效的战略举措,这项举措可直接创造1000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农牧民增收,吸引社会资本,形成旅游产业集群,提升呼伦贝尔市整体形象。”

  研讨会还围绕“文旅深度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草原旅游与绿色生态产品产业融合发展”“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主题设置分会场。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发展迈入“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新阶段,为边疆民族地区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呼伦贝尔经验”。黄宇 封天予

编辑:张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