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北疆观察

高速免费时代真要来了?

  2025年以来,湖南长永高速、四川成绵高速、武汉天河机场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相继在收费期满后终止收费,让“高速免费”从节假日福利向常态化趋势延伸。这些路段的免费实践,不仅为民众出行减负、为企业降本增效,更彰显了交通发展回归公共服务属性的转型方向。这一趋势的背后,是明确的政策依据、深刻的民生考量、科学的发展逻辑与持续的模式创新。

  多条高速收费期满(图片来源网络)

  政策刚性约束是免费通行的根本遵循。高速公路收费并非无限期,而是有着明确的法律边界。根据《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规定,政府还贷公路收费期限最长不超过20年,中西部地区经营性公路最长不超过30年,收费期满必须终止收费并拆除相关设施。今年免费的多条高速均已达到法定收费年限,如湖南长永高速已通行30年,四川成绵高速也完成了收费使命,其免费是依法执行政策、保障公众权益的必然结果。从早年的广佛高速、广州北环高速,到如今的津沧高速、成都城北出口高速,一批批达到收费期限的路段相继“退费”,彰显了政策的严肃性与连续性,也为后续更多路段的免费提供了明确范本。

  民生与经济双重需求是核心驱动力。高速免费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广大民众与市场主体。对日常通勤的市民而言,长永高速免费后,往返长沙与浏阳的车主每月可节省400余元出行成本,周末出游、走亲访友的交通成本大幅降低;对企业来说,物流成本占GDP比重过高一直是发展痛点,高速免费能直接降低原材料运输、产品配送成本,深圳梅观高速免费后沿线企业物流成本下降15%,有力支撑了产业集群发展。同时,免费政策还能激活区域经济活力:广佛高速免费后带动周边地价上涨20%,杭州湾跨海大桥部分时段免费让节假日旅游收入提升18%,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加速流通,正在创造远超高速收费的长期价值。

  科学规划与治理创新是重要保障。面对免费后的养护运维难题,各地并未简单依赖财政投入,而是探索多元治理模式。部分地区通过整合广告资源、优化服务区经营收益补充运维资金,也有地方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协同养护机制,确保道路“免费不降级”。在管理模式上,ETC、车牌付等智慧技术的普及大幅降低了管理成本,为免费路段的高效运营提供了技术支撑。这种“政策引导+市场补充+技术赋能”的组合拳,既守住了公共服务的底线,又破解了运维保障的难题,让免费高速既能通得了,更能走得好。

  政策迭代与趋势演进是未来方向。随着《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推进,以及2025-2030年全国约2万公里高速陆续到期,收费期满免费将成为主流趋势。从节假日集中免费到常态化免费,从部分路段试点到更大范围推广,高速公路正在从“收费经营”向“公共服务”转型,这与国家构建统一大市场、降低社会交易成本的战略方向高度契合。未来,或许会出现更多创新模式,如年度固定里程免费、拥堵时段动态调节等,让高速资源利用更高效、民生获得感更强。

  多条高速的免费实践,不仅是政策落地的具体体现,更是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从“收费还贷”到“服务惠民”,从短期收益到长远发展,高速免费正在成为激活经济活力、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随着制度不断完善、模式持续创新,一个更普惠、更高效、更贴合民众需求的高速出行时代,正在加速向我们走来。作者:李佳鑫)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