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古城镇及黄河湿地等水域迎来大批迁徙天鹅,在淡雾如纱的水面上,成群结队的天鹅悠然游弋、觅食嬉戏、展翅盘旋,不时发出“咯咯”的叫声,“禽鸟翔集、水天一色”的生态盛景,如同一幅流动的水墨画令人叹为观之。

在水中尽情戏嬉

展翅飞翔
在托克托县的当地到处都有象征着天鹅标志,当地的云中故城,也藏着一段与天鹅相关的千年建城传说,“天鹅引,而云中筑”的佳话也从此流传至今。如今,这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故城遗址静静伫立,而当年引路的 “白衣使者”,仍如期奔赴这场跨越千年的生态之约。
托克托县境内有着河流众多,生态基础好的先天条件,作为天鹅迁徙中线的重要驿站,每年2月下旬至4月、11月下旬至12月,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都会陆续抵达托克托县境内黄河湿地及各镇水域。这里37.5公里的黄河岸线串联起各个河流、湿地、浅滩等多样生态环境,为天鹅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与安全的栖息空间。这份跨越千年的“如约而至”,源于当地对生态的坚守与守护。近年来,托克托县通过对沿黄湿地生态保护、推行河湖长制等举措,持续改善水质与栖息环境,让黄河湿地成为候鸟安心的“补给站”与“栖息地”。如今,越来越多的天鹅选择在此驻足,用翅膀为当地的生态成效投下“赞成票”。

大批天鹅在托克托县黄河湿地水域歇脚(李惠峰)

练习飞行

天鹅一家在这里补充体力
这群白色精灵在空中划出的美丽弧线,不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对这片生态乐土的最高赞誉。下一步,托克托县委、政府将持续加强候鸟保护巡查与生态管护,深挖“天鹅引城”的文化内涵,让这片承载着千年传说与生态希望的土地,始终会是天鹅迁徙路上的 “安心家园”。
文·摄影/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刘晓君 通讯员:乌力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