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央媒聚焦内蒙古

【央媒聚焦内蒙古·新华每日电讯】内蒙古阿拉善:“一株药草”中的沙漠致富经

  2025年11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第7版刊发题为《内蒙古阿拉善:“一株药草”中的沙漠致富经》的文章,报道了近年来,阿拉善盟大力推动肉苁蓉产业从“一株药草”向多元经济延伸。2023年,肉苁蓉被列入国家药食同源目录,“沙漠人参”跨界到食品领域,为产业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报道全文如下:

  2025年11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第7版 

  ​微风吹过乌兰布和沙漠,地表的沙尘打着旋儿向四周流动,却被成片的梭梭林拦截。在梭梭林中,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吉兰泰镇巴彦乌拉嘎查村民潘多柱正和家人一起采挖生长在梭梭根部的肉苁蓉。

  梭梭是具有防风固沙作用的乡土和先锋树种,其根部能接种肉苁蓉。潘多柱用小铲拨开梭梭根部的沙土,慢慢挖出一根饱满的肉苁蓉。“肉苁蓉被称作‘沙漠人参’,药用价值很高,现在鲜苁蓉一斤能卖十几块钱,晒干后价格卖得更高。”捧着沉甸甸的肉苁蓉,潘多柱感慨道,“以前守着沙漠受穷,现在不仅固了沙,还致了富。”

  阿拉善盟境内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沙化土地一度占全盟国土面积的73%以上。截至目前,阿拉善盟累计治沙超过1亿亩,通过工程固沙、生物治沙、林草系统治理等多种手段,构建起坚实的生态防线。

  “阿拉善盟将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在使大地增绿的同时,也培育起以梭梭—肉苁蓉为代表的特色沙产业。”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王晓东介绍道。阿拉善盟被称为“中国肉苁蓉之乡”,目前全盟有天然梭梭林1433万亩、人工种植梭梭林1026.3万亩,肉苁蓉接种面积达156.3万亩,年产量约10050吨,肉苁蓉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

  依托丰富的梭梭林资源,巴彦乌拉嘎查党支部书记牵头领办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25户村民入社,统一进行育苗、接种、销售等工作,把零散的种植户整合起来共同发展肉苁蓉产业。截至目前,巴彦乌拉嘎查累计种植梭梭林25万亩、接种肉苁蓉2万亩。

  巴彦乌拉嘎查党支部书记潘多云说,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人工种植梭梭林的合格率从不足30%提升到90%以上,肉苁蓉的品质也越来越好,现在每个种植户每年能增收两三万元。

  近年来,阿拉善盟大力推动肉苁蓉产业从“一株药草”向多元经济延伸。2023年,肉苁蓉被列入国家药食同源目录,“沙漠人参”跨界到食品领域,为产业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内蒙古大漠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推出肉苁蓉精华饮、肉苁蓉固体饮料、肉苁蓉压片糖果等50余种产品。公司总经理曾祥俊介绍说,对肉苁蓉进行深加工后的产品,价值能提升10倍以上,公司已形成规模化种植、精深加工、高端研发于一体的产业模式,带动周边300多户农牧民增收。

  将肉苁蓉加到驼乳中,生产肉苁蓉驼奶粉;把肉苁蓉与咖啡结合,推出苁蓉咖啡……阿拉善盟现有22家规模企业对肉苁蓉进行深加工,开发出100余种特色产品,实现了从卖原料到卖健康产品的转变。

  阿拉善盟特色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常晓斌说,预计2025年全盟肉苁蓉全产业链产值将突破25亿元,未来将全力推动肉苁蓉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切实成为筑牢生态屏障、富裕百姓的支柱产业,交出一份绿富同兴的答卷。

  新华社记者 魏婧宇

  制作:海燕

编辑:梁波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