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合少乡地处武川县北部,依托得天独厚的黄芪种植基础和肉羊养殖传统,该乡以“黄芪羊”生态养殖为突破口,通过构建产业闭环、创新联农机制,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一条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近年来,哈拉合少乡以生态循环理念重塑产业发展路径,投资建设饲料加工厂,将黄芪采收后的根茎碎渣、枝叶等废弃物转化为富含微量元素的肉羊饲料,既解决了废弃物处理难题,又降低了养殖成本。截至目前,已累计处理黄芪下脚料5余吨,加工配方饲料27余吨。

在推进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哈拉合少乡创新实施“分散养殖+集中圈养”双模式,让不同条件的农户都能参与产业发展。有场地和经验的农户可发展庭院养殖,缺乏条件的农户则可将肉羊托管至标准化养殖场,享受统一技术服务。目前已有10余户农户参与集中圈养,托管肉羊30余只,形成了灵活高效的养殖体系。为进一步完善生态循环链条,哈拉合少乡正加快推进有机肥生产车间建设,计划将养殖产生的40余吨粪便加工成有机肥,用于黄芪种植。这一举措将实现“黄芪养羊、羊粪肥田”的绿色循环,让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
多维赋能,激发农户增收新动力。随着产业的发展,哈拉合少乡着力构建多维帮扶体系,让农户共享发展红利。精准落实“到户补贴”政策,对按要求喂养的农户每只羊补贴200元,已向96户发放补贴21.74万元,有效激发了农户参与积极性。同时,精心打造“北疆芪膳”区域品牌,建立严格的使用标准,要求连续喂养黄芪饲料8—12周的肉羊方可使用。通过统一标识、统一标准,品牌羊肉价格较普通羊肉每斤高出5—8元,农户每只羊可多增收200—300元,实现优质优价。
围绕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哈拉合少乡还提供全程化服务保障。通过对接屠宰企业,将每只羊的屠宰费降至30元,预计全年可为农户节省4万余元。同时拓展深加工渠道,开展羊肉烧卖加工,通过“企业收购”和“代加工”模式提升产品附加值,帮助农户拓宽增收渠道。
成效显现,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经过持续探索实践,哈拉合少乡黄芪羊产业结出丰硕成果。参与农户通过多项帮扶措施,户均年增收达2000元以上,产业发展获得感切实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北疆芪膳”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为特色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产业发展的带动下,乡村治理也展现出新气象。产业发展中形成的“政府引导、村社组织、农户参与”机制,不仅密切了干群关系,更促进了乡风文明,让乡村振兴既有“里子”又有“面子”。
从生态循环的产业布局,到多维赋能的帮扶体系,哈拉合少乡以黄芪羊产业为纽带,成功探索出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这条充满生机的发展之路,正带领当地群众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稳步前行,绘就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崭新图景。(贾思敏 程俊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