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本网原创

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交出亮眼答卷

  本网讯(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首席记者 王树天)11月13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完成‘十四五’规划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四场,聚焦“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王一岭出席发布会,并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的进展与成效回答了记者提问。

  王一岭介绍,内蒙古作为国家“三区四带”生态安全格局中黄河重点生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坚决贯彻党中央“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系统施策,着力解决黄河流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推动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水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突破。自治区通过建立水生态环境形势分析会商和预警督办机制,持续深化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及工业园区水污染治理。监测数据显示,黄河流域内蒙古段35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显著提升,从2021年的74.3%提高至2024年的77.1%。尤为突出的是,黄河干流水质已连续五年稳定保持在Ⅱ类优良水平,主要支流国考断面年均水质全面消除劣Ⅴ类。备受关注的乌梁素海治理成效斐然,湖心区水质已从2015年前的劣Ⅴ类改善并稳定在IV类。鄂尔多斯市的无定河、乌兰木伦河因其卓越的治理成果,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昔日“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动人景象正逐步回归。

  大气环境质量稳步迈向“常态蓝”。在蓝天保卫战方面,内蒙古持续推进沿黄地区钢铁、焦化、水泥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成功纳入国家清洁取暖试点城市范围,累计完成59.5万户居民的清洁取暖改造任务。成果直接体现在空气质量数据上:2025年1-9月,沿黄七盟市PM2.5平均浓度降至21微克/立方米,较2020年同期大幅下降32%;曾经的大气污染重点区域——乌海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同样降至21微克/立方米,较2020年同期下降38%,并已连续六年稳定达到国家标准,“蓝天白云常驻”已成为当地居民生活中的新常态。

  土壤与农村环境治理筑牢安全基底。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内蒙古坚持源头防控,多管齐下防范新增污染、削减存量污染、管控潜在风险,并持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行动。截至目前,沿黄七盟市已完成2690个行政村的环境治理任务,治理(管控)率达到61.36%。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步提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今年,自治区更进一步在沿黄流域选取8个旗县区,整县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致力于为百姓守护好鸟语花香、田园牧歌的乡土风貌。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日臻完善。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内蒙古勇于先行先试,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查,系统梳理并解决了一批区域性、根源性、结构性问题,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与绿色发展能级的“双提升”。积极探索跨区域协作,在乌海及周边地区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轮值制度,并与宁夏、山西、陕西等相邻省区签订了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共保联治格局初步形成。同时,大力推进“生态之窗”等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深度融合与智能分析生态环境数据,有效提升了环境监管的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为美丽内蒙古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制度与技术基础。

  展望未来,王一岭表示,内蒙古将坚定不移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聚焦黄河流域这一主战场,坚持依法治污、科学治污、精准治污,综合运用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以高水平保护为区域乃至全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IMG_20251113_100043_edit_298064598582643.jpg
编辑:郝小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