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北疆观察

怎么看体育经济崛起的万亿级市场?

  11月1日,江苏泰州队凭借点球决胜南通队,捧起“苏超”足球联赛冠军奖杯。当江苏省委书记与省长亲临赛场为冠亚军颁奖时,全场欢呼声此起彼伏,不仅点燃了全省热情,更在全国球迷中掀起热潮。这场业余足球联赛的“高规格”落幕,正是我国体育消费市场崛起的生动缩影。而早在8月19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就已给出权威注解:“十四五”以来体育产业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成为新风尚,“苏超”“村超”“蒙超”等现象级赛事火爆出圈,体育经济正成为国民经济增长与地方转型的新动力。这股热潮的背后,是全民参与的消费热情、场景融合的创新生态、政策护航的发展底气与产业升级的坚实支撑。

  文中图片来源:呼和浩特体育、江苏新闻、经济杂志

  全民参与热潮激活消费基本盘。体育消费的崛起,始于群众体育热情的全面释放。从贵州“村超”的草根狂欢到江苏“苏超”的城市盛宴,一乡一城的赛事IP打破了体育的圈层壁垒——“村超”赛场有商贩、教师、新农人组成的参赛队伍,“苏超”以“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的幽默标语吸引全民关注,这种“人人皆可参与”的氛围让体育从专业竞技走向大众生活。数据印证着消费潜力:“村超”三年累计吸引游客超1900万人次,带动直接收入超12亿元;“苏超”赛事期间江苏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305%,餐饮住宿消费形成链式反应。与此同时,骑行、攀岩、飞盘等小众运动加速大众化,2025年天猫618首销小时内,多个高端运动品牌增速超50%,专业运动装备市场规模预计达6021亿元,彰显出从“看热闹”到“亲参与”的消费升级趋势。

  场景融合创新拓展消费新空间。“跟着赛事去旅行”“体育+商圈+景区”的跨界融合,让体育消费突破场馆局限,渗透到生活各个场景。在江苏,扬州鉴真半程马拉松赛产生直接经济效应1.17亿元,间接拉动2.52亿元,对“吃住行游购娱”的带动效应显著;云南精选201项体育赛事融入民族节庆与乡村活动,以新场景激发新消费;山东计划全年举办9万场体育赛事,预计拉动消费超100亿元。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线下,云端健身、电竞直播等线上场景打破空间限制,形成“线上种草+线下消费”的闭环。从城市商圈的快闪赛事到乡村景区的户外体验,从夜间球场的健身热潮到智能设备的实时监测,多元化场景让体育消费随时随地发生,催生出源源不断的市场增量。

  政策精准护航筑牢发展新支撑。体育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的同频共振。国务院出台政策明确提出,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鼓励“赛事进商圈、进街区”,支持发放体育消费券、拓展夜间体育消费等举措。各地纷纷响应:江苏构建“政府主导+赛区协同+联赛运营”的赛事体系,贵州以“群众主角、政府服务”模式培育“村超”IP,辽宁借冬运会契机推动冰雪经济发展。政策红利不仅激活了市场活力,更完善了基础设施——从城市“金角银边”的健身场地到乡村标准化运动场馆,从赛事运营的规范化管理到消费惠民的补贴措施,全方位保障让群众“想运动、能运动、爱运动”,为消费市场持续扩容奠定坚实基础。

  产业提质升级释放增长新动能。体育消费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端的创新与升级。国内运动品牌持续发力,361°电商流水同比增长35%-40%,索康尼增速超40%,凯乐石、昂跑等品牌实现翻倍增长,国货“潮品”成为消费新宠。企业纷纷加码研发,聚焦智能穿戴、专业装备等领域,满足消费者从“体验式参与”到“深度投入”的需求;赛事运营也走向专业化,力盛体育等企业拓展高尔夫等新业务,金陵体育打造城镇体育消费品牌矩阵,推动产业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型。上海体育大学发布的《2024年体育消费报告》预计,2025年我国体育消费规模将达2.8万亿元,较2023年增长近1倍。体育产业正以年均超10%的增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苏超”“村超”“蒙超”的全民狂欢到万亿级市场的规模效应,从政策支持到产业创新,体育消费市场的崛起既是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生动体现,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随着“体育+”融合不断深化、供给体系持续完善,体育消费将进一步提质扩容,不仅让更多人共享运动乐趣,更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走出一条以体育赋能民生、以消费拉动增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李佳鑫)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