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俄边境的“东亚之窗”满洲里,铁路口岸的铁轨上始终跳动着强劲的开放脉搏,中欧班列如钢铁长龙般昼夜穿梭,将中国与亚欧大陆紧密相连。“十四五”以来,满洲里海关立足我国向北开放前沿阵地,以科技创新为笔、以机制革新为墨,在守护国门安全与促进开放发展的答卷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经满洲里铁路口岸进出口货物从2021年的1642.17万吨增长到2024年的2173.08万吨,截至2025年9月经满洲里铁路口岸进出口货物总量已超9000万吨。

智慧防线为国门安全装上“透视眼” 曾经依赖人工巡查的监管现场,如今已被“全景感知”体系重构。满洲里海关联合铁路部门打通数据壁垒,推动研发铁路口岸物流智慧监管平台,共享交换站内车辆、轨道衡清单等35项基础数据,覆盖站存货物车数、主要进出口货物站存分类统计等46项指标数据,依托智慧监管场景对货物物流、通关环节、监管状态等信息进行动态展示,为现场实时掌握业务动态提供数据支持。开展应用架构升级,将激光相机、底盘扫描、辐射探测等设备分散采集的信息进行关联整合,每节车厢整体采集信息时间不超过2秒。
精准施策让开放通道跑出“加速度” “十四五”期间,经满洲里铁路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总体稳中有增,成为贯穿欧亚大陆的国际贸易“大动脉”。为保障中欧班列高效运行,满洲里海关积极推广中欧班列回程境内段运费扣减政策,向企业详细讲解境内段运费分摊办法及申报时的具体要求等,确保惠企政策精准落地。大力推行“铁路快通”业务模式,实现全程无纸化监管,简化近四成报关环节,货物整体物流时间缩短1-2天。依托“预约通关+集中查验”等措施叠加发力,探索建立“属地+口岸”协同监管和配合机制,有效提升中欧班列国内段和口岸段通关速率。“十四五”期间,经满洲里铁路口岸通行中欧班列超2.1万列,其中今年前三季度经满洲里铁路口岸回程班列2128列、同比增加15.1%,回程班列总量居全国首位。
协同配合为发展大局凝聚“向心力” “三项机制”是“十四五”期间满洲里海关为保障国际物流大通道畅通推出的标志性举措。创建信息共享、应急处置、综合分析上报“三项机制”,搭建“海关+铁路+场地”“职能处室+现场+指挥中心”双重联动网络,全方位、全日制监测口岸站存、物流动态。设置站存数量滞、堵风险预警阈值,分类设置处置措施、流程,同时充分发挥请示报告机制作用,积极争取各方支持,针对铁路口岸进口煤炭、粮食站存量超过阈值上限等情况,做到现场第一时间反应、资源第一时间集中、责任第一时间落实,及时化解铁路口岸“滞”的风险。自“三项机制”应用以来,有效化解铁路口岸进口煤炭、粮食等结构性滞压风险17次。
从“人工值守”到“智慧监管”,从“数据壁垒”到“协同服务”,满洲里铁路口岸的“十四五”创新之路是智慧海关建设的生动缩影,也为“十五五”时期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站在新起点,满洲里海关将以更智能的监管、更高效的服务,为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源源不断的海关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