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近年来,乌海市坚持这一理念,通过一场场人气十足的特色活动、一项项回应民声的暖心举措,全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文明实践化为街头巷尾可感可及的生动现实,真正在乌海大地接地气、聚人气、有活力。

乌海市职业技术学校推荐的“‘爱心益剪’关爱户外劳动者青年志愿服务”项目。
11月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善美北疆”乌海市2025年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集中展示交流活动在乌海市第六中学举行。来自该市三区及各行业的18个优秀文明实践项目同台亮相、集中检阅,以鲜活的形式、暖心的温度,生动折射出乌海市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丰硕成果。
“一把剪刀修剪头发,一颗真心温暖城市。2023年12月,依托学校美容美发专业的力量,我们志愿者服务队应运而生,每一次为户外工作者修剪头发,都是最鲜活、最有温度的课堂……”活动中,由乌海市职业技术学校带来的“‘爱心益剪’关爱户外劳动者青年志愿服务”项目以其暖心之举赢得了现场观众的深深共鸣与热烈掌声。
项目推荐人薛娅博介绍,目前,该项目已累计开展服务超过30场次,服务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超过1000人次。接下来,他们还将走进养老院、留守儿童之家,让爱心剪发惠及更多群体。
18个文明实践项目依次登台,推荐人真诚地讲述,将项目的成效化为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将文明实践的温暖直抵台下每一位观众的心田。“以前总觉得文明实践离自己很远,今天听选手们一讲,才知道这些项目就在我们身边,帮老人、助妇女、护儿童,每件事都暖到了心里。以后我也要加入文明实践队伍,为咱们乌海的文明建设出份力。”观众孙瑜说。
乌海市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心主任马志波告诉记者,此次活动是乌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品牌的一次集中展示,旨在以项目为抓手,推动文明实践阵地用起来、队伍建起来、活动实起来,让“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吸引更多人加入文明实践队伍。

海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资料图)
如今,从品牌培育的精准发力到阵地建设的全域覆盖,再到助人服务的积极践行,文明实践正在成为乌海市最动人的风景。
近年来,乌海市立足自身实际,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不断整合全域资源,按照“三级组织”要求和“五有”建设标准,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8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2024年以来,聚焦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员等劳动者在工作中存在的不便,乌海市以公共文化设施、窗口单位为重点,充分盘活整合政务大厅、银行网点、超市、通信营业厅等服务窗口的场地资源,打造了50个具有乌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点,构建起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文明实践服务圈”,织牢织密了文明实践网络。
平日里,为让文明实践服务“实”起来,乌海市以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工作导向,培育孵化了45个具有乌海特色的“我帮你”服务项目。通过各个文明实践项目,量化明确文明实践“供需链”,切实让“清单”既是群众“点菜单”,亦是“圆梦单”,推动文明实践精准对接民心、更具幸福温度。

文明实践积分兑换激发群众践行文明的内生动力。(资料图)
在海南区公乌素镇利民社区,“爱在利民,微光暖童”流动儿童关爱项目用耐心辅导和悉心疏导,关怀照亮孩子们的成长路;乌海供电公司“电靓乌企帮帮团”项目则将服务精准送达企业一线,每月定期上门“把脉问诊”,以专业能力与主动担当,全力破解企业发展的用电难题;而乌海市红十字会的“生命课堂,‘救’在公园”项目,更是将心肺复苏等应急救护培训带到市民身边、在公园广场……
“接下来,我们将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积极探索‘文明实践+’工程,发挥好各部门单位、各级文明单位作用,深入开展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文明实践项目,持续打响‘善美北疆’文明实践品牌。”马志波说。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郝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