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架起从校园到职场的坚实桥梁——内蒙古自治区团委打造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纪实

  11月1日,在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就在金秋 扬帆启航”2025年自治区团委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秋季招聘会现场,学生们手持精心准备的简历,脸上写满了期待与憧憬。

  与此同时,自治区团委集中开展“2025年自治区团委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校园专场直播带岗活动”,通过搭建“云端”就业平台,帮助同学们实现足不出户与企业直接对话,心仪岗位“一触即达”。

  为了让青年学子系好就业“第一粒扣子”,自治区团委精心打造了“思想引领—实践赋能—服务支撑—创业延伸”的全链条就业创业体系,将青春动能精准注入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择业的本质是人岗适配,信息不对称与资源分散是青年面临的现实阻碍。2023年以来,我们线上线下累计发布就业岗位12.6万个,联动全区各级团组织提供岗位60万个,实现岗位供给与青年需求的精准对接。”自治区团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就业服务“组合拳”,破解择业迷茫

  面对从校园到社会的角色转变,不少学子曾充满迷茫。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的一间阶梯教室里,200多名学生正在聆听一场特殊的就业引航讲座。这是今年以来自治区团委开展的第十二场“大学生就业引航计划”系列宣讲活动。

  “同学们,信息差往往是同龄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一定要把握住每一次成长的机会。”讲台上,优秀创业校友王荣鑫正在讲述他的职场故事。他回忆道,大学时的自己不愿“躺平”,积极抓住学校共青团提供的各类活动机会,一步步过出充实多彩的大学生活。这是他今年第二次通过“大学生就业引航计划”回到母校,他希望用自己的经历,让更多学弟学妹们看清前路,勇敢奔赴未来。

  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四学生刘静听完讲座后感慨:“之前一直在考研和就业之间徘徊,学长的分享让我明白了什么是适合自己的选择。特别是了解到自治区重点产业的发展前景后,我决定先就业积累经验。”

  今年,自治区团委创新实施“大学生就业引航计划”,基于覆盖全区高校的3万份深度调研问卷,精准把脉六大青年择业痛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北疆青创故事会”展示真实创业轨迹、“HR访校园”活动揭秘职场生态、“专家学者进校园”解析区域产业趋势……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帮助大学生打破信息茧房,明晰发展机遇。

  除了思想引领,实践平台也在不断拓展。2023年以来,“扬帆计划”在政务、企业、金融三大领域提供9.8万个实习岗位,助力4.7万名大学生完成从校园到社会的“软着陆”。

  全链条服务,助力青春梦想启航

  今年以来,自治区团委累计举办线下专场招聘会13场,提供就业岗位4.3万余个;开展直播带岗活动23场,吸引学生4.7万人次参与。

  在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的招聘会现场,一个个展位前围满了学生。内蒙古方兴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王经理一边发放宣传册,一边耐心解答学生的疑问。这家专注于商务服务的企业,这次带来了低空经济无人机、人工智能等7个岗位,有140个人员需求。招聘负责人说:“我们已经连续两年参加招聘活动,通过团组织的牵线搭桥,已经招聘了50多名优秀毕业生。”

  宿舍里,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应届毕业生王芳通过“内蒙古青年就业服务平台”小程序,向心仪企业投出简历。“动动手指就能找工作,太方便了。”她笑着说。如今,这款小程序的注册用户已突破5万人,成为自治区青年就业服务的重要数字化平台。

  与此同时,线上直播带岗活动也在火热进行中。“包住宿吗?”“晋升渠道怎么样?”“专业有限制吗?”大学生们通过弹幕提问,企业HR实时解答,这种新颖的互动方式吸引了大量学生参与。

  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模式,让就业服务突破时空限制,为应届生提供着宽广的就业渠道。而对于有志于投身基层服务的学生,团委则持续深化“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为学子们提供详细的基层就业政策解读和岗位推荐,鼓励他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内蒙古西部计划自2003年实施以来,累计有16831名志愿者服务基层、6300余名期满志愿者扎根内蒙古,成为基层教育、医疗、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市场与基层的并举,共同构成了服务青年就业的立体网络。自治区团委以创新务实的举措,不仅破解着“求职难”与“招聘难”的结构性矛盾,更引导着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发展与国家建设的宏伟蓝图。

  创业延伸,激活北疆青春创新动能

  在包头市青年创业孵化基地的共享办公空间里,90后创业者吴伟正和他的团队热烈讨论着新产品的设计方案。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充满现代感的工作区内,这个“拎包入住、水电全免”的创业空间,已经成为许多像吴伟一样的年轻创业者的梦想起点。

  “3年前从北京回到家乡创业时,最头疼的就是资金和场地问题。”吴伟回忆道,“在自治区团委的帮助下,我们不仅入驻了这个设施完善的孵化基地,还通过‘青创易贷’获得了创业贷款,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这样的创业故事,正在内蒙古的各个盟市不断上演。面对青年创业普遍面临的“资金难、场地难、经验缺”三大痛点,自治区团委构建起“空间+资金+服务+新域”的全要素支撑体系,为青年创业梦想保驾护航。

  截至目前,仅自治区团委本级在孵企业22家、已毕业企业102家,带动就业超200人。同时推动各盟市同步建设孵化器,构建了全区联动的创业空间格局。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让创业梦想照进现实。“青创易贷”项目联合23家金融机构,自2023年至今已累计为青年创业“输血”1.32亿元,惠及213家青年企业。更令人振奋的是,新增授信额度达到50亿元,为更多创业青年备足了“粮草”。

  在新赛道布局上,自治区团委聚焦电商助农,精心打造“青耘北疆”平台。在呼伦贝尔市的专场直播间里,年轻主播正热情洋溢地介绍着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这是我们呼伦贝尔的牛肉干和奶制品,原料好、味道香,现在下单还有优惠……”

  截至目前,“青耘北疆”平台上已经组织了4921场直播助农活动,累计助力内蒙古农产品销售达1.17亿元。“通过‘实操实训+直播实战’的模式,我们不仅帮助青年掌握了电商技能,更重要的是为内蒙古的特色农产品打开了新的销售渠道。”平台负责人介绍。

  从创业孵化到金融支持,从赛事引领到新赛道开拓,自治区团委正在用全方位的创业服务,激活内蒙古大地上的青春创新动能。在这里,创业不再是孤军奋战的冒险,而是一场有着坚强后盾的青春远征。

  如今,自治区团委打造的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正在为青年架起从校园到职场的坚实桥梁。在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热土上,一场青春与内蒙古的双向奔赴正在精彩上演。(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孙柳)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