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天般的阿拉善,再一次迎来它的高光时刻。
北京时间2025年11月14日16时40分,搭载着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的东风着陆场,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现场确认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身体状态良好。
至此,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15次载人飞行任务,画上圆满句号。
神舟二十号乘组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204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在轨驻留时间最长纪录,期间完成了4次出舱活动和多次货物进出舱任务,在地面科研人员密切配合下,完成了涉及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大量空间科学实(试)验。
天地共证,英雄荣归。中国航天又一次以完美的归航,在辽阔的戈壁上,续写了问鼎苍穹的崭新篇章。
天地同心护归途
11月14日12时许,冬日暖阳沐浴下的东风航天城一片忙碌。指定区域内,完成编组的媒体车队整齐列阵,车辆与人员整装待发。随着领队一声令下,浩浩荡荡的媒体车队驶出东风航天城,向着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全速进发。
此刻,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正在为返回地球家园做着最后的准备。
英雄归程,情系万里山河。而这一次,尤其特殊。
11月5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消息称,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疑似遭空间微小碎片撞击,正在进行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为确保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务圆满成功,原计划11月5日实施的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推迟进行。
消息传来,无数国人的心为之揪紧。航天员的安危牵动着亿万人心,大家纷纷在网上留言祈祷,隔空守望:“英雄,一定要平安归来!”
祖国不会让为国出征的英雄冒任何风险。
从神一到神五再到神二十,从无人飞行到单人单天飞行再到多人长期驻留,任务在变,挑战在变,但确保每一位为国出征的英雄平安归航,是祖国始终不变的守护。
返回任务推迟后,工程秉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则,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和措施,组织对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全面进行仿真分析和试验及安全性评估,研究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返回实施计划,各系统严格按流程开展各项测试和联调联试,组织关键产品状态判读和质量确认,并组织开展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返回综合演练,确保以最饱满的状态、最昂扬的斗志、最充分的准备迎接英雄凯旋。
作为多次参与回收任务的一支重要力量,额济纳旗人武部自受领任务以来,有针对性组织开展了驼兵分队、无人机分队、越野车分队、摩托车分队强化训练,严格落实搜救处置原则,确保各分队在特殊条件下能顺利完成既定任务目标。“我们汇聚多方力量参与保障,动员基层人武部专武干部、护航神舟民兵分队、牧民哨兵、情报员和重要点位牧户1000余人参与搜救任务,全力保障航天英雄安全返回额济纳。”额济纳旗人武部文职助理员王聪表示。
天地列阵,待英雄返航!此刻,一场搜救大战已然打响。空中搜救分队、地面搜救分队,纷纷向预设待命点机动。
“第一次落点预报……”“第二次落点预报……”“第三次落点预报……”越来越精准的落点预报,一次次传到广袤的东风着陆场,牵动着回收现场每个人的心跳。
训练有素的空中、地面搜救力量闻令而动,一张空地立体式搜索“大网”迅即以预报坐标为中心收拢。
16时40分,电台广播传出声音:“返回舱着陆。”媒体车内顿时一片欢腾。一位多次报道神舟任务的老记者,摘下眼镜,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动,感慨道:“回来了,终于都平安回来了!”
星河远征载誉归
17时12分,当记者一行赶到东风着陆场返回舱着陆区域时,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已静卧于戈壁怀中。银灰色的舱体在烈日下泛着光泽,侧面清晰可见穿越大气层时留下的灼痕。返回舱两侧矗立的五星红旗和额济纳东风着陆场场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工作人员正进行着各项处置工作,现场庄严而有序。
17时21分,神舟二十号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全部安全顺利出舱,健康状态良好。
第一个出舱的是指令长陈冬,他在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说,乘坐神舟二十一号飞船回家,很踏实。人类探索太空的道路并不平坦,充满了困难与挑战,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走这条路。这次任务是一次锻炼,更是一次考验,很自豪我们圆满完成了任务,中国航天经受住了考验。
作为首个在轨驻留时间超过400天的中国航天员,陈冬已累计完成6次出舱活动,成为目前在舱外执行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
“在我们乘组一心、天地一体的密切配合下,圆满完成了所有的工作项目,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我感到特别开心,特别幸福。宇宙无垠,但因无数人的坚守而温暖,感谢所有默默奉献的航天人,感恩祖国母亲让我圆梦太空,祝福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第二个出舱的航天员陈中瑞动情地说。这位“80后”,从小就喜欢武侠小说,心中有个“武侠梦”。他曾说:“能够将个人梦和中国梦、航天梦紧密相连,自己也是幸福的。”此刻,正是他的圆梦时刻。
“这次飞天之旅不仅是一次圆梦之旅,而且是一段充满挑战与艰辛的成长历程。我想对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的人表示感谢,我深知这份成功与荣誉凝聚着全体航天人的努力与智慧,而且代表着国家在航天方面的巨大进步。太空探索永无止境,未来我将继续投身于这份伟大的事业,为太空探索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三个出舱的航天员王杰对下一次飞天之旅充满期待。
6个多月前,王杰作为首个执行飞天任务的内蒙古籍航天员踏上了逐梦星河的伟大征程。如今,他载誉而归,向祖国和人民复命。
在王杰的家乡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亲友们早早守候在电视机前观看直播。看着儿子平安落地,王杰的母亲泪流满面。
“王杰是我的儿子,也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栋梁,也是国家的儿子。”为庆祝儿子回家,她专门准备了王杰爱吃的炖羊肉,还特意穿了一件红衣服。
“今天像过年一样高兴!”王杰的母亲说。
接英雄们回家,注定是一场万众一心的团结协作。
当3名航天员安全抵达地球家园,这一刻,举国欢腾。五湖四海屏息凝神的目光化作如潮的祝福,在网络上汇聚成一条温暖的星河。从雪域高原到东海之滨,从北国风光到江南水乡,千千万万的声音汇成同一句:“欢迎英雄回家!”
出舱后,3名航天员在工作人员的护送下,被送上各自的医监医保车。在车上,航天员完成了初步的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吃上了返回地球后的第一顿热饭,包括红烧牛肉拉面加煎蛋、羊肉汤,还有馒头、花卷、小米粥、番茄牛腩、拍黄瓜、咸菜,水果有葡萄、柚子、小西红柿等。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的成功返回,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丰碑,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共同的骄傲。我们为航天员们的平安归来而欣慰,为科技强国的坚实步伐而振奋,为中华民族向星辰大海迈出的每一步而热血沸腾。
不久前,加快建设“航天强国”被明确写入“十五五”规划建议,清晰地标定在了我国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路线图上。
站在“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蓄势待发的历史交汇点,中国航天奏响新的乐章。
星河漫漫,征途不止。
中国航天的下一个辉煌,已经在路上。(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康丽娜 王智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