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幸福通辽的底色

  这个冬天,通辽市奈曼旗居民王荣强有了稳定的收入。2个月前,他通过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找到了一份称心的工作,离家近、工作环境好。

  这个冬天,通辽市科尔沁区馨园小区C区居民迎来“暖冬”。这座始建于2004年的老小区,经过“温暖工程”项目系统性改造,居住环境与供热质量大幅提升。

  这个冬天,霍林郭勒市珠斯花街道的老人们心里暖暖的。街道辖区开办4处惠民餐厅,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全部享受优惠政策,有效解决高龄老人“做饭难”问题。

  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安危冷暖”看在眼里、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中,这个冬天,通辽用不变的初心继续厚植这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这样的幸福底色,在过去五年中,铺展于城市的每个角落:

  “十四五”期间,1296场次各类招聘会、8.81亿元创业担保贷款,帮助众多通辽人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赢得出彩人生;

  高血压、糖尿病用药保障延伸至村卫生室,生育津贴“免申即享”。994种药品、43类高值医用耗材平均降价60%,为患者节省10亿元之多;

  87家养老机构、1078个农村牧区养老服务设施,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8670余万元老年人补贴资金惠及近5万老年人;

  城乡低保标准不断增加,1.3万名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被纳入兜底保障,42名困境儿童实施了免费先心病手术。

  就业有岗位,养老更贴心,保障更充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一串串数据,是通辽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根植心底,奋力写下的民生答卷。

  民生系着民心,是党执政之本、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源。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这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是未来五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更是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号角。

  “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打造‘通情就业’公共就业服务品牌,通过深入开展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创业支持体系、夯实基层就业公共服务基础等措施,促进实现全市高质量充分就业。”

  “全市教育系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全面领导,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宜业新场景;聚焦群众住房需求,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好房子’供给,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

  聚焦民生短板,优化制度设计,激发社会活力,幸福通辽踏上新的征程。(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霍晓庆)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