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两个精准”巧解十年难题

  11月11日,随着最后一段绝缘导线的架设完成,乌兰察布卓资供电分公司持续10余天的卓资县旗下营城镇线路改造攻坚战宣告胜利:8公里高低压线路焕然一新,79基电杆沿街巷整齐排列,7000户群众从中受益,曾经蜘蛛网般的空中“乱象”彻底消失。这场历时十余年的配网改造“梗阻”难题,终于在“两个精准”的创新实践中得到圆满解决。

  旗下营镇是卓资县重要的工业和商贸重镇。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旗下营镇的电网供电能力和安全可靠性亟待改善。

  但这项急迫的工程,其背后却是长达十余年的艰难推进。

  早在2007年,改造工程便首次启动规划,却因电杆规划位置直指商户门前,影响车辆停靠和日常经营,更引发居民对房屋安全的担忧,工程刚起步便陷入全面停滞。

  “这就像一块压在心头的大石头。”该公司副经理马昱感慨。在随后的岁月里,解决配网难题的努力从未停止:2012年立项推进,因居民阻拦被迫暂停;2014年完成立项审批与选址规划,却在架设电杆的关键阶段因居民抵触而放弃;2015年第三次尝试,工作人员逐户沟通争取到初步同意,又因跨部门协作等因素再度搁置。

  这些年,商户从数十家早已增至200多家,居民户数实现翻倍,原有设施早已不堪重负。部分电杆挤占人行道成为“绊脚石”,裸导线与通讯线交织缠绕,既影响城镇风貌,更暗藏安全隐患。

  “以前路边电杆歪歪扭扭占着道,老人买菜要绕弯、孩子骑车得小心翼翼;头顶线路乱得像蜘蛛网,看着就不踏实。”该镇58岁的商户王友贵,道出了全镇群众的共同心声。

  今年,卓资供电分公司将该项工程列为年度重点攻坚任务,决心以“精准技术”和“精准沟通”啃下这块“最坚硬的骨头”。

  “精准技术”成为破局的首要利器。工程团队在乌兰察布地区首家大规模推广旋挖技术,秉持“精准微创”理念,实现原地垂直取土,避免了传统施工毁绿占道、破坏路面的问题。

  “以前挖个杆坑得折腾大半天,还得围挡路面影响通行,现在旋挖机一钻就成,一点也不耽误大家走路、做生意。”高效低扰的施工方式赢得了群众点赞。

  为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影响,项目还调集高、低压应急电源车全程驻场,通过“精准转带”将停电范围压缩至“最小单元”。24名施工人员顶风冒寒,清晨踏着晨雾进场,正午在避风处匆匆用餐,用坚守诠释责任担当。

  更难得的是政企民协同发力的“精准沟通”新机制。面对城镇核心区施工空间窄、环境敏感度高的难题,卓资供电分公司联合政府、社区、公安、住建等多部门反复勘察规划;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讲方案、说益处:“大叔您看,新电杆都挪到了安全区域,线路也整理得整整齐齐,以后出门再也不用绕路,孩子上学也更安全了。”真诚沟通,终于消融了积存十余年的坚冰。

  如今,行走在旗下营镇的街巷,眼前已是全然不同的景象。汽修店老板张建峰满脸欢喜地说:“现在路彻底通畅了!占道的电杆挪走了,头顶的线路也清爽了,孩子骑车、老人散步都不用提心吊胆了,看着心里就舒坦。”

  更令人欣慰的是,80年代遗留的冷拔丝杆等“历史包袱”也在此次工程中被彻底清理。这个跨越近40年的施工痕迹的消失,标志着区域配网改造翻开了全新的一页。

  “这项工程是配网攻坚的关键一战,我们始终以民生为导向。”马昱表示,“未来,我们将把这次的成功经验推广到更多配网升级项目中,用更优质、更可靠的供电服务,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皇甫美鲜  通讯员  刘霞)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