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国首个完全适应北方草原、兼顾‘肉毛双优’的草原型肉羊新品种,成功攻克了引进品种‘水土不服’、死亡率偏高的行业痛点!”近日,在北京举办的“昭乌达肉羊”品牌推介会上,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军的激情推介,让“昭乌达肉羊”再次引发全国关注。
此次亮相,距离“昭乌达肉羊”在首都创下一小时吉尼斯供应纪录仅过去一年。从刷新纪录到赢得口碑,“昭乌达肉羊”正以稳健的步伐,从广袤草原迈向全国市场。
“昭乌达肉羊”,这只由“洋品种”改良培育而来的“草原型肉羊标杆”,历经67载风雨后,不仅成为牧民的“金疙瘩”,更走出了一条“科技育种+产业带动+品牌赋能”的草原畜牧业现代化之路。
故事的开端要回溯到1958年。作为友谊的象征,当时的东德向中国赠送了50只美利奴羊。这份来自远方的礼物,立刻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在内蒙古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建立种畜场。
同年8月,全国首家核心育种场——昭乌达盟好鲁库种羊场成立,随即东德美利奴羊、苏联萨利斯克羊等1883只细毛羊运到这里,成了这片草原最尊贵的“新移民”。
此后30载,技术员们将德国美利奴羊与本地蒙古羊杂交改良,到1987年让草原细毛羊占比超80%。
然而市场风云总是变幻莫测。上世纪90年代,国际羊毛价格暴跌致育种事业受挫,但时任种畜场员工的李瑞等人仍初心不改,筹资留存1200只良种母羊,保住了核心种质资源。2005年,内蒙古草原金峰畜牧有限公司成立,承接育种技术并开始“提纯复壮”攻坚战。
七年磨一剑。2012年,“昭乌达肉羊”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审定,成为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草原型肉羊新品种。
良种还需配套良法。金峰公司创新推出“双向利用”技术和“公司+合作社+农牧户”三位一体的“羊联体”模式,提供定制化方案并保价回收。
“单只羊年均纯利286元,是蒙古羊的2.1倍。我家有200只‘昭乌达肉羊’,每年出栏羔羊约270只,纯收入达8万元。”克什克腾旗浩来呼热苏木牧民董向会道出“昭乌达肉羊”受欢迎的关键。很快,“羊联体”便覆盖克什克腾旗7900多户养殖户,成为自治区肉羊产业化标杆模式。
与此同时,金峰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启动“高繁”“体大”两大品系选育,实现“昭乌达肉羊”母羊繁殖率最高达137%,羔羊成活率达98%,体重提高15%。
政企民合力之下,“昭乌达肉羊”种群如星火燎原,从克什克腾旗扩散至赤峰市多个旗县,存栏量达200万只,良种化率提升至81.5%,彻底扭转了产业依赖外来品种的局面,成为牧民增收与产业升级的核心支柱。
拥有了产量和品质,如何让这只“领头羊”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答案在于品牌化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2023年6月,“昭乌达肉羊”产业联合体成立,旨在整合上下游资源,形成从牧场到餐桌的协同运作体系。
“我们已开发出法式羊排、羊肉串、小分子羊肽等32款精细化产品,销往北京、重庆乃至全国各地,年销售量达7500吨。”产业联合体成员单位原牧昭乌达集团董事长方文升介绍。
2024年3月,赤峰市启动“赤诚峰味·昭乌达肉羊”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体系”,为“昭乌达肉羊”产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的坚实基础。
2025年5月,赤峰市发布《关于支持肉牛肉羊全产业链发展七条措施(试行)》,明确每年投入资金支持“昭乌达肉羊”的良种繁育、母羊扩群增量。
政策支撑,推动“昭乌达肉羊”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2023年,“昭乌达肉羊”品牌价值达到51.88亿元。
“肉质嫩、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一点膻味儿都没有,味道绝了。”北京市西城区市民柳志光说,尝过“昭乌达肉羊”后他就认准了这个品牌,还推荐给了很多亲朋好友。
如今,“昭乌达肉羊”正通过线上京东旗舰店、线下国海创联实业集团、北京每选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以及“赤诚峰味”完善的物流体系,送往全国各地的餐桌。这只带着“中国芯”的“昭乌达肉羊”,不仅助力破解了中国畜牧业种源之困、产业之困,更为世界同类地区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中国智慧。(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王塔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