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卖小哥为基层治理建言献策。
热可纳凉,冷可取暖,雨可栖身,累可歇脚,伤可用药……如今在乌海市,这样的“暖心驿站”越来越多,面积不大,却满足了居民的需求,暖了民心也暖了民生。
社区驿站
共享“家”的温暖
11月13日,记者在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墨香梨园社区“暖心驿站”看到,饮水机、微波炉、医药箱、雨伞等日常物品应有尽有,整齐的桌椅、明亮的环境、齐全的设施设备,仿佛一个温馨的“家”。天气渐冷,时不时就会有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小哥走进社区的“暖心驿站”休息、喝水。“我送餐途中累了就到‘暖心驿站’,这里可以休息、喝水、给手机充电,就像家里一样温暖舒适。”外卖小哥李华说。
在海勃湾区滨河街道湖东社区,“暖心驿站”同样受到居民好评。社区在“暖心驿站”定期举办丰富多样的爱心公益活动,创新推出“每月爱心日公益3小时”,开展爱心义诊、义剪、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为居民排忧解难。与此同时,6家单位联合组建了“暖心志愿服务队”,持续提供技能培训、心理咨询、免费乘车等多元服务。这些举措让服务不止于应急,更成为浸润日常的暖流。
暖“新”驿站
“两新”群体和基层治理的双向奔赴
在海南区拉僧仲街道金海社区德顺家苑暖“新”驿站,“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红色孵化中心”的醒目字样,照亮了“两新”群体的成长之路。这里不仅配备了充电器、饮水机、应急药箱等基础便民设施,更精心打造了党建书吧,为他们搭建起阅读学习的静谧港湾;开辟政策宣传角,定期开展权益保障培训,切实提升“两新”群体的权益保护意识;设立“先锋骑手”积分兑换角,以正向激励点燃大家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增强他们的归属感与责任感。
“这个暖‘新’驿站,把贴心服务做到了我们心坎里。”快递员马玮杰走进驿站,笑容里满是赞赏。
“暖‘新’驿站设立后,我们构建起‘撑伞充电+赋能成长+基层共治服务体系’,多管齐下整合多元资源,并优化设施环境、畅通‘两新’群体诉求表达渠道、依法保障‘两新’群体权益,让驿站真正成为‘两新’群体的能量补给站和城市融入平台。”金海社区党委副书记周兴说。

居民在红色驿站阅读书籍。
红色驿站
党建搭桥暖民心
“我们有时间就来这里做手工、看书、打乒乓球,功能室很多,离家也近,真不错。”海南区拉僧仲街道泽苑社区居民陈慧琳说。
近年来,海南区在拉僧仲街道泽苑、华苑等社区开设红色驿站。围绕党建引领功能和便民服务功能进行设置,重点突出“三地两园”建设,包括党的政策理论的宣传阵地、党员日常管理的微基地、党员学习教育的提升地、流动党员援助的温馨园、党员谈心谈话的暖心园等功能服务,为居民提供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红色书籍电子阅览、义务体检等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为居民提供多样的活动场地和温暖的服务环境。
红色驿站搭起了社区和居民沟通的桥梁,成为党群面对面的“连心锁”、基层问民情的联络站,做到了社区事有人管、居民诉求有人应。红色驿站不仅是各社区开展工作的主阵地,也是邻里间的活动场所,为居民提供了触手可及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