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托克前旗昂素镇巴彦乌素嘎查乌素小队的一处养殖场,一群憨态可掬的小香猪,或在草地里四散觅食,或相互追逐嬉戏,它们灵动的身影为这片草原增添了不少活力。这些小香猪凭借着肉质紧实、肥少瘦多的独特优势,成为市场上炙手可热的“香饽饽”,不仅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更为当地牧民开启了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走进巴彦乌素嘎查牧民阿拉腾其木格家的棚圈内,二十余头膘肥体壮的小香猪正悠闲地漫步,时而低头嗅闻,时而甩动尾巴,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更让人欣喜的是,棚圈的一角,几只刚刚出生不久的小猪仔依偎在母猪身旁,粉嫩的肌肤、细小的四肢,可爱至极,这不仅是生命的延续,更承载着阿拉腾其木格一家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此时,阿拉腾其木格正提着满满一筐南瓜走向棚圈,她一边熟练地将南瓜投喂给小香猪,一边向笔者讲起自己养殖小香猪的经历。
2020年,阿拉腾其木格和丈夫经过多方考察,选定了肉质鲜美、绿色健康的小香猪品种,购入8头试养。让他们惊喜的是,小香猪体质强健、抗病能力强,且作为食草牲畜,喂养一只羊的草料足够四只香猪食用,饲养成本大幅低于传统家畜。
“一开始养牛、羊没多大收入,然后就听人们说,养小香猪挺好的,我就抱着试试的心态开始养殖。而且一只母猪一次能产十只猪崽,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这十只猪崽就能带来5000元的收入。”昂素镇巴彦乌素嘎查牧民阿拉腾其木格说。
在阿拉腾其木格的小香猪养殖产业中,“生态优先,绿色养殖”始终是她坚守的核心密码。在禁牧期,她坚持让小香猪以草料为主食,仅补充少量玉米面与麦糠,既保证了小香猪的营养均衡,又避免了过多饲料对肉质的影响。而到了放养期,她则会将小香猪赶到草原上,任其自由采食鲜草嫩叶。这样的养殖方式,不仅大大降低了饲料成本,更让小香猪的猪肉始终保持着紧实鲜香的独特口感,赢得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绿色养殖模式还实现了“草—猪—肥—草”的生态循环。小香猪的粪便经过处理后,成为了优质的有机肥料,施用于草原,不仅能增加土壤肥力,促进牧草生长,还减少了化学肥料对草原生态的破坏,实现了养殖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如今,阿拉腾其木格的小香猪养殖场已初具规模,每年售出的猪崽超过300头,肉猪十余头,年利润突破十万元。
通过特色小香猪养殖实现增收致富的阿拉腾其木格,是鄂托克前旗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缩影。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鄂托克前旗不断鼓励和引导农牧民发展特色产业,挖掘当地资源优势,培育出了一批像小香猪养殖这样的特色项目。这些特色产业不仅为农牧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更推动了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乡村振兴样板区的打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内日格 葛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