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呼伦贝尔

雪域铺锦 体育铸魂——呼伦贝尔以全域体育实践绘就北疆振兴新画卷

  当冰雪裹北疆以银装,当激情燃体育之薪火,国家体育总局的表彰名单正为冬日北疆镀上荣光——呼伦贝尔市体育局荣膺“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市6个单位、5名个人携手跻身“全国群众体育先进”行列······这份沉甸甸的国家级勋章,是对一座城市体育事业十余年耕耘的最高礼赞,更是边疆民族地区以体育为钥,解锁“强体、惠民、兴业、兴城”密码的生动注脚。

  从草原深处“蒙超”“村BA”的呐喊,到国际赛场国歌奏响,从“十四冬”冰雪竞速激情,到社区健身圈的烟火暖意,从冷极马拉松风雪征程,到体育彩票的民生温度······呼伦贝尔以“冰雪为媒、全民为基、竞技为翼、产业为脉”,在广袤的林海草原间铺展开一幅立体的体育发展画卷,让“健康中国”的理念扎根边疆,让“体育强国”的实践在呼伦贝尔大地结出丰硕果实。

     全民健身赋能:

  厚植民生幸福体育根基  

  “体育为民”是呼伦贝尔市体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底色。“十四五”期间,全市持续织密全民健身服务网络,推动体育资源向基层下沉、向全民覆盖,让健身成为300余万各族群众的生活新风尚。

  体育设施网络全域升级,全市体育场地数量从2020年的5213个,增至2025年的6000余个,场地面积从511万平方米扩展至690万平方米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2平方米,远超自治区平均水平。通过推进“10分钟健身圈”建设,332个社区实现健身设施全覆盖,持续补齐老旧小区、农村牧区健身设施短板。22个公共体育场馆获得国家低免补贴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每年服务健身群众超300万人次,让优质体育资源全民共享。

  “十四五”期间,年均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240余项,直接参与人次超80万,辐射带动群众150万人次。社区运动会覆盖14个旗县,“三大球”赛事开展超100场次,大众冰雪季、冰雪英雄会、草原马拉松、环呼伦湖自行车赛等特色活动贯穿四季,国民体质监测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常态化开展,2025年完成2500人测试,为群众科学健身提供专业指导。

  锡尼河杯”足球赛、陶力亚特搏克系列赛等民族传统赛事蓬勃开展,沙嘎、抢枢等非遗体育项目逐步品牌化。农村牧区“村BA”“那达慕”与城市社区运动会互补共进,形成“四季有赛事、全域有特色”的全民健身格局,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占比达38.9%,体育成为促进民族团结、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纽带。

     竞技体育跃升:

  锻造北疆体育人才高地  

  借力“十四冬”赛事红利,呼伦贝尔市锚定“优势项目突围、后备人才筑基”战略,以科学化训练、体系化培育为抓手,推动竞技体育实现从“单点突破”到“多点开花”的跨越式发展。

  “十四五”期间,积极组织队伍参加全国级赛事20项、自治区级比赛82项,斩获金牌439枚、银牌385枚、铜牌400枚,展现了呼伦贝尔市竞技体育强劲实力与良好发展态势。在国际赛场,输送至国家队的宋桂旭斩获第32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短道速滑接力金牌,宝林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上助力团队夺得越野滑雪接力金牌,展现了北疆健儿的强劲实力。

  全市命名17所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4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2所曲棍球体育特色校,内蒙古冰雪运动学校与上海体育大学开展共建合作,打造“教学+训练+科研”一体化培养模式。2025年启动青少年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活动覆盖55所学校,组建80支球队,1284名运动员参与系统训练,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实现40所学校全覆盖。成功承办全国冰壶冠军赛、全国U18女子冰球锦标赛、中国女子冰球职业联赛等高水平赛事,2025年举办国际级、国家级专业赛事18场。通过“以赛促训”模式,让本土运动员在家门口与顶尖选手同场竞技,形成“赛事赋能、训练提质、成绩跃升”的良性循环。

     冰雪运动焕新:

  擦亮北疆国际赛事名片   

  立足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禀赋,呼伦贝尔市以政策为引领、以场馆为支撑、以赛事为纽带,推动冰雪运动与冰雪经济深度融合,持续扩大“冬运之城”的品牌影响力。制定《呼伦贝尔市加快发展冰雪运动的实施意见》《呼伦贝尔市冰雪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30条措施》,联合多部门推广冰雪运动、激发消费动力。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凤凰山滑雪场等一批高标准场馆建成投用,内蒙古冰雪运动学校完成新校区建设和机构提格,并被列为2026年米兰冬奥会国家速滑项目备战训练基地和全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联合冰上中心连续多年承接国家速度滑冰队等多省市集训任务。市域内冰雪运动场馆面向16岁以下青少年免费开放,全市中小学普遍开设冰雪体育课程,年均参与学生超40万人次,每年上冰上雪体验人数超90万人次。

  “冰雪英雄会”“冷极马拉松”“冰雪那达慕”等品牌活动持续升温,2024年11月至2025年1月,在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全国大众冰雪季启动仪式的基础上,举办超100场次各类冰雪赛事活动,接待国内游客456.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61.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47%和45.03%。成功申报“凤凰山极境越野户外运动目的地”,纳入国家第一批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范围,冰雪运动从“专业竞技”向“全民共享”和“产业联动”全面跨越。

     体育产业聚能:

  激活边疆经济新引擎   

  秉持“体育+”多元融合发展理念,呼伦贝尔市推动体育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效提升转型,以赛事引流、产业赋能、消费升级为路径,让体育成为边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体育彩票年度销售额从2021年的3.78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5.48亿元,2024年突破6.04亿元,市场份额67.16%,其中超级大乐透玩法市场份额51.67%,成为全区唯一占比过半的盟市,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稳定资金支撑。“呼伦贝尔之恋”冰舞秀、草原马拉松、环湖自行车赛等赛事成为体旅融合亮点,“跟着赛事去旅行”“赛事活动进商圈”模式成效显著,打造牙克石市“林海骑行”、新巴尔虎右旗“草原环湖”等特色体育旅游线路,开发徒步、露营、低空飞行等全季全域户外休闲场景,单季赛事带动旅游收入超2000万元,2025年体育赛事预计拉动消费超10亿元。

  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成功创建2A级景区,通过市场化运营实现赛事集训、餐饮住宿等多重收益。推动闲置体育场地资源再利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产业,培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运动休闲等多元业态,逐步构建“赛事引流、产业增收、民生受益”的良性循环。

  从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的荣誉加冕,到“十四五”规划的圆满收官,呼伦贝尔体育事业的发展之路,是一条以体育强民生、以体育促融合、以体育塑品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多年来,体育设施从“有”到“优”,竞技实力从“强”到“精”,冰雪品牌从“特”到“名”,产业规模从“小”到“大”,体育已成为推动边疆振兴、增进民生福祉、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

  站在“十五五”的崭新起点,这座草原名城将继续以冰雪为翼、以全民为力,在深化体教融合中培育新生力量,在完善健身体系中厚植民生福祉,在做强特色品牌中扩大城市影响,在产业深度融合中激活发展动能。未来,体育将成为呼伦贝尔高质量发展的更坚实支撑,在体育强国建设的宏伟征程中,续写边疆民族地区的奋进篇章,让每一次拼搏都闪耀光芒,每一次跨越都见证成长!徐璐

编辑:张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