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走进内蒙古能源金山热电(二期)智控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的运行参数,清晰展示着稳定可控的供热状态:金川方向供水温度75℃,市区方向供水温度75℃,二期系统供水温度60℃——一股股暖流正沿着纵横的管网,源源不断输向超过3300万平方米的供热区域。
自10月7日提前开栓供热以来,金山热电公司已持续稳定供热一个多月。这也是自2019年起,该公司连续七年履行“提前供热”的承诺。平稳供热的背后,是历时数月精心检修打下的坚实基础。在供暖季来临前,该公司全面组织开展了机组及一、二期管网系统的检修调试,完成循环泵解体检修、加热器高压冲洗、凝汽器疏通、磨损阀门更换以及蒸汽管道改造等工作,彻底消除设备隐患。这一系列扎实细致的保障工作,不仅守护了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也为呼和浩特市市民带来了冬日里暖暖的幸福。
冬季供暖事关千家万户,是一项重要的民生与民心工程。作为保障主力,内蒙古能源集团承担着全区6个盟市近7000万平方米的城镇供热面积,服务热用户55万户。这不仅是一项庞大的供给任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面对这场“温暖”大考,集团公司主动作为,所属各热电联产企业全力保障供热系统稳定高效运行,以可靠的热源和周到的服务,为千家万户筑牢温暖防线。
“3号机组供水温度71.2℃,回水温度42.5℃,压力稳定在0.27MPa。”11月10日凌晨,锡林热电公司运行集控室里,3号机组机长谭可凡紧盯监控屏幕上跳动的参数,手指在操作盘上精准微调。这家承担着锡林浩特市1258万平方米供热面积、周边9万户居民供热任务的企业,正通过精细化的操作,将每一份热量安全平稳地输送到社区住户。
供热初期,如何精准适配气温变化成为公司运行部面临的首个难题。“室外温度每降1℃,供热负荷就得相应调整。”运行部负责人李鹏文介绍。为此,运行部创新建立“气温-负荷”动态调整模型,将调度指令细化到每个时段、每台机组。每当强冷空气来袭,运行部提前4小时启动应急预案,通过增大循环水泵出力、调整换热器旁路开度等,平稳提升供热出水温度,确保居民采暖不受影响。
“电网负荷每天像‘过山车’一样波动十几次,我们必须同步协调发电与供热。”值长刘派补充道。为此,值班员结合气象数据动态调整供热参数,运行部也开展全场景仿真演练,从供热中断到设备故障,每类险情都有标准化处置流程。每小时记录关键参数、每日分析气温负荷曲线、低温时段提前调整机组出力……一系列的精细操作,共同织就了一张高效、可靠的供热网络。
在乌兰察布市,新丰热电公司的“温暖”答卷同样书写得扎实而有力。针对供热系统运行初期易出现的缺陷,该公司加强排隐消缺工作。近日某小区换热站突发线路短路,抢修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结合巡检数据、设备台账等确定地下电缆故障点,克服地下管线复杂、井内渗水等挑战,历经12小时连续奋战,以最快速度恢复供热。此外,在服务质量方面,该公司对供热报停业务严格把关,在资料审核与录入环节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对材料不全或存疑的申请主动沟通、耐心解释。工作人员还“面对面”宣传供热政策,细致解答用热疑问,提升用户满意度。
绷紧“保供弦”、织密“服务网”,每一轮的细致巡检、每一次的精准操作,共同汇聚成抵御严寒的温暖力量。而这,正是内蒙古能源集团作为区属国有企业,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靠得住的硬核担当。(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康丽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