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红格尔苏木红格尔嘎查的草原上,一排排整齐排列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便是四子王旗11.988MW光伏扶贫村级电站项目所在地。该项目自2019年12月并网发电以来,不仅成为当地绿色能源转型的标杆,更通过“光伏+集体经济”模式,为全旗13个苏木乡镇的78个脱贫村、6415户脱贫户构建起长效稳定的收益机制,走出了一条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牧民巴特尔是四子王旗红格尔苏木红格尔嘎查土生土长的牧民,家里一直以传统畜牧业为生。在光伏扶贫村级电站项目落地之前,巴特尔家和其他牧民一样,面临着养殖品种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的困境。传统养殖方式下,羊的生长周期长,市场价格波动大,一年下来,收入微薄且不稳定。
2023年底,在看到其他牧民享受到品种改革的红利后,巴特尔决定尝试改变。他从赛诺公司购入两只杜泊种公羊,每只享受旗财政补贴1600元、嘎查集体经济补贴800元。“买一只杜泊种公羊要花3200多元,现在自己只需掏800元!”巴特尔激动地说。原来,嘎查集体经济因为有了光伏收益的注入,有了更多的资金用于扶持牧民发展特色养殖。
截至目前,这两只种公羊通过与他家的百余只本地母羊杂交,已成功产下150余只杜蒙羔羊,平均每只卖800~900元,纯利润较往年增加3万余元。巴特尔看着草原上膘肥体壮的羊群,满脸笑容地算起了增收账:“以前养本地羊,一年到头累死累活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有了光伏收益的补贴,养上了杜泊种公羊,产下的杜蒙羔羊不仅长得快、肉质好,价格还高,这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了!”巴特尔家实实在在的收益,正是光伏扶贫村级电站项目惠民成效的生动体现。

光伏收益如“阳光雨露”,不仅滋润了牧民的产业,更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夏季,当地降水较往年增加40%,导致嘎查内近30公里土路道路出现塌方,周边10余户牧民出行受阻。嘎查迅速启动集体经济应急资金,组织机械、人力抢修水毁路段,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在集体经济使用方面,红格尔嘎查创新性地构建了“光伏收益—集体经济—民生服务—产业扶持”的闭环机制:收益既用于人居环境整治、公益性岗位工资发放、道路修缮及冬季除雪等公共服务,又定向支持牧民发展肉羊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造血”功能。
巴特尔感慨道:“电场的落地,让我们嘎查集体经济有钱啦!不仅我们买种公羊给补贴。今年后半年雨水多,把路冲断了,还拿集体经济的钱给牧民修了路,牧民挺感激。”

据了解,四子王旗11.988MW光伏扶贫村级电站运营期内总发电量预计达5.35亿千瓦时,年均发电量2139万千瓦时,可连续25年为脱贫村输送“阳光财富”。自2019年12月16日全容量并网至2025年9月,电站累计发电量达1.39亿千瓦时,实现总收入9036.27万元。扣除运维费、折旧费等费用后,净收益5439.50万元全部通过“嘎查村集体经济账户”拨付至78个受益村,村集体年均收入超10万元。2025年1月至今,电站也保持着良好的发电和收益情况。

“我们将继续加强电站的运维管理,确保电站的长期稳定运行。光伏扶贫项目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将充分发挥光伏项目的优势,让更多的农牧民享受到新能源发展带来的红利,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四子王旗11.988MW光伏扶贫村级电站项目运维经理刘涛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