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阿拉善

久久为功,沙退绿进!阿拉善交出防沙治沙 “绿色答卷”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为内蒙古量身定制的战略定位和行动纲领,不仅关系着内蒙古自身发展,也关系着国家生态安全,是内蒙古必须切实肩负起、认真履行好的重大政治责任。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下,阿拉善盟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扛起北疆战略要冲的责任担当,举全盟之力深入推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各族干部群众勠力同心、苦干实干,在大漠戈壁筑起保护美丽家园的“绿色长城”。

  初冬时节,在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朝格苏木,工人们弯腰植苗,无人机从低空精准投送苗木,这一人机协作的场景,正是阿拉善盟持续推进“三北”工程建设、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生动写照。

  “今年计划完成30万亩秋季造林,涉及4个苏木镇,来年这里又将是一片新绿。”站在巴丹吉林与腾格里两大沙漠交汇处,阿拉善右旗林草局副局长许斌望着延伸的梭梭林说。

  这片曾经的沙漠“握手”之地,如今流动沙丘已被层层锁住,绿色不断向沙漠深处延伸,构筑起阻隔沙患的生态长廊。

  阿拉善西拒三大沙漠、东护黄河“几字弯”生态门户,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核心区域。全盟年均降水量不足15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以上,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阿拉善的生态治理,事关黄河安澜、河西走廊生态安全和华北地区生态屏障建设。”阿拉善盟林草局局长图布新说,“多年来,阿拉善盟紧扣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定位,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自“三北”工程启动以来,阿拉善盟历经五期建设,累计完成工程任务513.15万亩。进入“三北”六期阶段,更是精准发力、靶向治沙,将治理重心聚焦生态脆弱的关键片区,以项目化建设筑牢生态屏障。近年来,全盟实施防沙治沙项目18个,覆盖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两大片区。2025年,计划完成建设任务434万亩,目前已完成391.91万亩,完成率达90.23%。

  科技创新为生态治理注入新动能。阿拉善盟大力推广无人机飞播造林、节水滴灌等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今年7月,全长1856公里的三大沙漠锁边林草带实现全面“合龙”,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被牢牢锁住。“封沙育林5年见效、飞播造林7年成林。”图布新介绍,通过乌兰布和沙漠东缘治理及腾格里沙漠北缘以路治沙、光伏治沙等模式,截至目前,全盟累计防沙治沙面积已突破1亿亩。

  巍巍贺兰山,作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和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一环,在阿拉善生态治理中占据着特殊地位。这座横亘在荒漠与草原之间的“绿色长城”,以其独特的生态功能守护着西北地区的生态安全。

  “贺兰山是阿拉善的‘天然水塔’,也是阻挡腾格里沙漠东移的重要屏障。”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哈拉乌管理站副站长李东介绍,近年来,保护区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森林覆盖率显著提升,水源涵养能力持续增强,山涧径流量逐年增加,周边区域风沙天气明显减少。监测数据显示,与保护区成立前相比,森林面积由32.14万亩增至58.2万亩,森林覆盖率从31.6%跃升至57.3%,林草植被总盖度达80%;陆生脊椎动物达352种,种群数量更是大幅增长,岩羊从2001年的1.6万只增至5万余只,马鹿从2000余头涨至7000余头。

  在贺兰山西麓的宗别立镇,百万亩梭梭苁蓉产业基地与山体天然林带相互衔接,形成了完整的生态防护体系。“我们依托贺兰山的地形优势和生态基础,构建了‘山体水源涵养—山麓防风固沙—平原生态产业’的立体治理模式。”阿拉善左旗林业工作站技术员刘宏义说。据了解,目前基地已完成肉苁蓉接种30万亩,年产鲜苁蓉约3900吨,有效带动了农牧民增收。

  返乡创业的青年王刚,是阿拉善生态产业发展的受益者。2019年,他从种植500亩梭梭起步,如今已带动10多户牧民共同治沙增收。“去年光肉苁蓉就卖了15万元,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他站在梭梭林地,一边指导工人接种肉苁蓉,一边笑着说。

  目前,依托“三北”六期工程,阿拉善盟通过“劳务雇佣+设备租赁”等以工代赈形式,共吸纳农牧区劳动力13634人,带动农牧民增收24517.58万元,让群众在治沙中获利、在护绿中增收。

  2024年,“阿拉善未来之林计划”项目启动,计划每年种植1000亩梭梭。该项目不仅吸引了相关机构、人员参与植树,更通过线上商城销售肉苁蓉及其他沙产业产品,形成“梭梭种植+苁蓉增收+助农平台”良性循环,正激励更多公益机构、企业及社会爱心人士共同参与,带动更多群众直接或间接从事沙产业,走出一条“治沙”获益、“用沙”发展、“靠沙”致富的特色之路。项目启动以来,新增1000亩2号梭梭林已于今年初完成种植,未来将持续推进。

  “防沙治沙需要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图布新说,阿拉善盟大力弘扬“三北精神”“蒙古马精神”,汇聚各方力量投身生态建设,全民参与治沙的格局已逐步形成。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阿拉善生态建设的蓝图已绘就。“十五五”期间,全盟共规划“三北”工程六期建设项目15个,总投资33.45亿元,建设任务278.59万亩。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持续完善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王萍 闫琛琛 包云峰

  

编辑:张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