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打造银发经济新高地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银发经济正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呼和浩特市紧抓机遇,以多元供给、精准服务、产业融合为抓手,全面构建覆盖城乡、医养结合、文旅融合的银发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区域性银发经济发展新高地。

新城区西街街道星火巷社区为老服务餐厅

  呼和浩特市以“多元供给”为核心,推动银发经济从“有”向“优”迈进。在居家与社区服务方面,全市已建成34家养老机构、349个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305个助餐点、31个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302个村级养老服务站和210所农村互助幸福院,培育引进100多家养老企业,链接家政、餐饮等800余家企业,“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基本建成。

  在补贴与照护保障方面,呼和浩特市持续加大财政投入。2025年,为6万名70至79周岁经济困难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补贴1759.02万元,为6.83万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4495.09万元。同时,累计探访关爱特殊困难老年人7.81万人次,救助2210人次。

  长期护理保险的落地,让3455名中重度失能老人享受到专业护理服务。全市还为58.82万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理赔1844件,金额达656.33万元,有效减轻老年人照护负担。

  呼和浩特市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全部设立老年医学科,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率达93.67%,示范标准占比78.38%。基层医疗机构中,老年友善机构占比92.98%,示范标准达78.95%。

  家庭医生签约、安宁疗护、“互联网+医院”等服务模式不断深化。特别是依托呼和浩特市中医蒙医医院,打造“蒙医药康养+”产业新模式,推动疗养、康复、保健、旅游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康养之路。

  在康养与旅游融合方面,呼和浩特市引进“泰康之家・蒙园”等高端项目,推动旅居养老发展。内蒙古自治区示范性养老公寓、呼和浩特市示范性老年公寓等机构与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合作,加入“冬南夏北”旅居康养联盟。

  2025年7月,首批“游青城 享清福”旅居康养老年团落地,标志着“养老+旅游”模式正式启动。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依托“青城十六景”“敕勒川草原”“大青山红色文化”等资源,打造“银发+草原康养”“银发+红色记忆”等特色线路,开设银发慢游专线、银发列车,丰富老年旅游供给。

  在老年教育与社会参与方面,呼和浩特市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书画展、“敬老月”等活动,累计服务老年人24万人次。呼和浩特市老年大学建立“银发人才库”,成立“夕阳红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公益展演与宣传。

  呼和浩特市民政局联合内蒙古开放大学,推动基层社区老年教育发展,在5个社区开展试点课程,已于2025年9月正式开课。2025年5月,呼和浩特市民政局与12部门联合制定《呼和浩特市深入开展新时代“银龄行动”工作方案》,计划到2027年返聘退休人才1000人,建成30个银发专家工作室,激励老年人才继续发光发热。

  在适老化改造方面,出台《呼和浩特市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实施办法》,已完成7010户家庭适老化改造,基本实现困难老年人全覆盖。

  呼和浩特市建成“一级部署、多级使用”的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实现适老化改造全流程监管。同时,推动适老化产业延伸,鼓励企业研发康复辅具、智能设备、适老食品等,计划培育两家以上规上银发产品生产企业。

  在公共服务方面,支持商场超市开设“老年专属结账通道”,老旧小区嵌入老年活动中心、助浴点,景区升级无障碍设施、医疗站等。

  从居家养老到旅居康养,从医养结合到教育参与,从适老改造到产业升级,呼和浩特市正以系统思维、多元路径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幅“老有颐养、老有乐活、老有作为”的温暖画卷正在青城大地徐徐展开。(杨彩霞)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