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乌兰察布

冬意渐浓腌菜香 集宁区市民用传统风味让冬日“仪式感”满满

  市民参加腌菜活动  徐楠 摄

  “每年到了冬天,就喜欢吃些酸甜可口的腌菜。”11月17日,市民张春燕和朋友们围坐一起,将提前备好的冬储菜清洗干净,着手制作腌菜。随着入冬后气温持续走低,中心城区不少家庭陆续开启腌菜、酱菜、酸菜制作,或是购置专用腌菜坛,或是搬出珍藏的“老缸”,用传统风味迎接冬天的到来。

  家住集宁区银海新苑小区的73岁李爱云老人,每年都会腌制大量酱菜,除了自家食用,还会分给儿女们。在她看来,冬天腌菜是刻在骨子里的传统,更是一场庄重的“入冬仪式”。“以前物资匮乏,冬天难吃到新鲜蔬菜,秋天囤菜、冬天腌制是家家户户的常态。”李爱云回忆,腌菜手艺是从母亲那里学来的,选菜、晾晒、清洗、分层码盐、加调料包、压石发酵,每一步都不能马虎。她特意保留着一口老式腌菜缸,从农村搬到城市,从平房住进楼房,始终舍不得丢弃。“孙女总说这缸子是家里的‘古董’,但用它腌出来的菜就是格外香。”李爱云说。

  如今,腌菜的意义早已超越“储备食物”的初衷。对于年轻人而言,它更多承载着情怀与乡愁,成为冬日里独有的生活“浪漫”。“从小到大,每到冬天,餐桌上就会有我妈妈制作的小咸菜。现在我也成家立业了,就想学着妈妈的模样,给我的孩子制作属于他的‘童年记忆’。我特别享受亲自挑选蔬菜、处理食材、按照步骤腌制的过程,也享受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一口酸爽脆嫩的腌菜,配上一碗热腾腾的粥,是冬天最朴实温暖的幸福滋味。”今年36岁的李静说。

  除了家庭腌制腌菜、酱菜、酸菜,社区及各类服务机构也纷纷组织腌菜活动,让居民聚在一起分工合作,交流技巧、分享经验。市民王娜就是在社交平台刷到酱油泡菜教程后,报名参加了朋友公司组织的腌菜活动。“从网上学了配方,现场跟着大家一起实操,每一步都做得特别认真。”王娜表示,“不仅收获了亲手制作的泡菜,还提升了动手能力,要把做好的泡菜分享给朋友,让日子更加有滋有味。”​(徐楠)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